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虛實之間:反旺中/反媒體壟斷運動的真真假假

去年夏天由於旺旺中時集團併購中嘉案,引發了喧騰不已的以「反旺中」為核心的「反媒體壟斷」(「反媒體巨獸」)運動。這場運動初期針對性極強,將攻擊目標指向在大陸經商返台投資的台商旺旺蔡衍明,並指稱中國大陸政府「豢養」部分台商成為「中共代言人」,透過這個「跨海峽政商聯盟」,大量收購台灣媒體以及經由各種管道來「侵蝕台灣民主」,因而運動迅速上綱成為反對「中國黑手」壟斷台灣媒體。在此號召之下,大批的青年學子投入運動,要將「中國黑手」與「中國因素」趕出台灣島外。

這場運動始終維持高人氣,直到今年初一張美國著名學者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或譯杭士基)手持「反媒體壟斷,拒絕中國黑手,捍衛新聞自由,我在MIT守護台灣」標語的照片出現在網路上,以及其後引發的一連串風波,逐漸讓這場運動的本質露出真面目,也促使社會擴大討論並反省這場運動的動機與意義。


原始出處
喬姆斯基也被「壟斷」

一位台灣女學生林庭安,自稱「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生」(《中國時報》1月31日報導,該報記者向陽明大學求證,校方表明林庭安只是心智哲學研究所某項研究計畫研究助理,並非學校正式編制職員,亦非碩士班學生),1月5日在其Facebook貼出一張美國MIT教授喬姆斯基聲援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的標語照片,標語上寫著「反媒體壟斷,拒絕中國黑手,捍衛新聞自由,我在MIT守護台灣」。喬姆斯基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也是長年反對美國霸權的評論家,被譽為「美國的良心」。由於喬姆斯基的鼎鼎大名,這張照片迅速在網路上流傳,也被台獨媒體《自由時報》大作文章。1月7日《自由時報》大篇幅報導喬姆斯基聲援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的消息,指稱喬姆斯基「阿莎力相挺」,報導也說有網友盛讚喬姆斯基的「義舉」:「太猛了!第一次覺得聖人跟我們台灣這麼近」。

這張照片讓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的支持者士氣大振,也讓島內反中勢力欣喜若狂。但這張照片始終讓人感到詭異,儘管喬姆斯基並不熟悉中國大陸與兩岸問題,但長年猛烈批判美國霸權的喬姆斯基,怎麼會不清楚美國如何運用媒體來圍堵中國、干預兩岸內政(喬姆斯基於2010年首度訪台,於中研院演講即稱:「全球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就是美國,受美國制約的台灣則是幫兇之一」)?喬姆斯基究竟是在如何的情境與認知之下,答應手持標語拍下這張照片?

目前在澳門大學傳播系擔任副教授的台灣學者劉世鼎,於1月8日去信詢問喬姆斯基。劉世鼎在信中簡述了台灣反旺中/反媒體壟斷運動的幾個盲點,首先是參與者以「反資本主義」與「反媒體壟斷」為名,實際只是反對「中國因素」;其次是台灣的「反中」現象,基本上是從屬於美國所主導的霸權構造,台灣媒體背後各種資金都有,包含「美資」在內,這場運動卻為何獨獨只對「中資」感冒?(編按:旺旺中時是台商資本,並非「中資」。)劉世鼎向喬姆斯基表明台灣這場運動的結構與組成極為複雜,並「不僅僅是媒體壟斷的問題」。

1月27日劉世鼎收到喬姆斯基的回信。喬氏簡短的回信中提到一處關鍵,即他並不知道當時手中的標語上寫有「拒絕中國黑手」(“I also don’t recall a placard referring to ‘Chinese manipulation’.”);喬姆斯基同時表明他僅僅支持「反對媒體壟斷」與「新聞自由」,並沒有其他的立場(“What I was shown, and held, didn’t go beyond media monopoly and freedom of press. I hope that interpretations don’t go beyond that.”)。事實上,喬氏當時手上所持的標語,僅有「反媒體壟斷」標注英文“ANTI-MEDIA MONOPOLY”,其餘「拒絕中國黑手,捍衛新聞自由,我在MIT守護台灣」等句均未標注英文,對於不諳中文的喬氏而言,顯然是在被誤導的情形下而拍攝了這張照片。劉世鼎據此質疑:「如果喬姆斯基當時不是被誤導、被糊弄,就不知道怎麼回事了。那些要求他舉牌的,自己應當最清楚。人家顯然沒有被告知完整訊息,就被硬扯進來為你們自己的立場背書。你們這種暗渡陳倉、移花接木的做法,和你們口口聲聲所反對的言論壟斷和扭曲,有什麼兩樣?你們不就是打著『反壟斷』的正義旗幟,做相反的事嗎?」簡言之,反對媒體壟斷的大師喬姆斯基,不只在資訊被「壟斷」的情形下拍攝照片,這張照片更被有心人士用來「壟斷」台灣讀者與社會大眾。

針對喬氏的回信以及劉世鼎的質疑,「始作俑者」林庭安1月29日在其臉書張貼當時發送給喬氏的信件,並發表三點聲明:「一、在寫給Chomsky教授的email中及見面照相前,我皆有對海報上的三行標語進行翻譯及解釋。email全文中有清楚的翻譯對照,甚至附上我舉著相同標語的照片。與Chomsky教授會面時,他也要求我逐行逐字解釋標語意義。所以我非常確定有清楚傳達這三行標語的意思給Chomsky教授。二、Chomsky教授已清楚聲明他反對媒體壟斷、捍衛新聞自由之立場,這和台灣學生正在進行的反媒體壟斷運動所追求之理念完全相符。我希望大家能持續把焦點放在反媒體壟斷之議題上,讓台灣保有真正的新聞自由。三、我們並非反中國,而是反對中國政治因素干預台灣媒體自由。我們反對任何政治因素介入,只要是政治因素,無論哪一國介入,我們都反對。在旺旺集團併購壹傳媒案中,我們合理懷疑有中國政治因素試圖利用商業力介入台灣媒體,因此,我們的標語寫上『反對中國黑手』之字樣。」

林庭安的聲明與喬姆斯基的說法無法兜攏。在林庭安發出聲明之後,《中國時報》1月30日報導,喬姆斯基以電子郵件告訴《中國時報》與中天電視等媒體:「當時一位來自台灣的女學生,應該是念哲學的,向他說起言論自由和反對媒體壟斷,然後要求他舉著牌子拍照,他就照辦了。他說,當時女學生告訴他,牌子上的中文寫的就是言論自由和反對媒體壟斷。他說,他當天和女學生『討論的任何事情都完全沒有談到中國』。喬姆斯基說,如果牌子上寫著是中國等字樣,這件事是很嚴重的扭曲(serious misrepresentation)。」《中國時報》記者並致電喬姆斯基,其助理表示,「喬姆斯基已經知道他拿著標語牌的照片,在台灣引起很大的爭議,除了他已經回函給在澳門的劉世鼎教授,表明拍照時不知道標語中有反中國黑手的字句之外,同時也回信給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林金源,說他們全被誤導了。當時這位年輕女孩子告知他,還有其他人舉了標語牌子,內容是呼籲新聞自由以及反媒體壟斷,僅此而已,完全沒有提到反中國黑手」(《中國時報》,2013-01-31)。《中國時報》記者劉屏隨後親自拜訪喬姆斯基,喬氏表示:「下次再有人要他舉牌拍照,他會非常審慎,要先請懂中文的朋友或是MIT的台灣學生把內容翻譯給他,他再決定怎麼做。」這張照片遭有心人士誤導流傳,在台灣造成震撼與風波,喬氏也無奈地表示:「我沒有辦法,我只能說出我心裡的想法,別人要怎麼做,就隨別人做吧」,「來人怎麼說,我就怎麼信」(《中國時報》,2013-02-04)

林庭安除了邀請喬姆斯基拍攝手持「反媒體壟斷,拒絕中國黑手,捍衛新聞自由」標語的照片外,也邀請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哲學系教授Steven Gross與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Ned Block等人拍攝相同的照片。中視新聞記者以e-mail向Ned Block求證,他的答覆亦與喬姆斯基類似:「他只知道有媒體壟斷,並不知道有任何拒絕中國黑手的訊息,如果他知道標語上有反中國黑手,有這個他完全外行的議題的話,他不會同意拿著標語被拍照」(《中國時報》,2013-01-31)

在相關媒體的追蹤報導之後,林庭安並未再做出回應或答覆。反對旺中的各股勢力與媒體,以鋪天蓋地的方式宣傳台灣這場反媒體壟斷運動,對於「反反旺中」或「反反中國因素」的聲音施壓,只准反中者擁有言論自由,無疑是以「壟斷」資訊的方式來「反壟斷」。喬姆斯基的標語照片風波,更加說明了這場運動參與者以資訊不對稱的手段去「壟斷」洋學者或名人,再以相關照片來動員支持群眾,並「壟斷」不知情的民眾。如此作法,反而突顯了誰才是真正的資訊壟斷者,能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反壟斷」運動嗎?

運動變質為表態嘉年華

儘管喬姆斯基的照片風波,讓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可議性增加,但此風波只是該運動弔詭之處的插曲。因此,對於這場運動的批判或反省,不能只停留在照片風波,而讓喬氏與台灣女學生之間的孰是孰非混淆了問題的核心。

這場運動的發展,到後來演變成為大規模的表態嘉年華,青年學子在各地手舉「反媒體壟斷,拒絕中國黑手,捍衛新聞自由」標語攝影,再上傳到網路進行串連。串連的照片,不只來自島內,也來自海外各地;照片的主角,不只是台灣人,也包括喬姆斯基在內的諸多外國人。實際動員群眾的社會運動,變成動員相機、攝影機的拍照運動與網路運動。究竟媒體與壟斷之間的關係為何?反媒體壟斷的實際意義為何?這些問題不再是運動的主軸,轉變成為大量卻簡化的標語照片表態,似乎串連的人數愈多、累積的地點愈多、願意合影的外國人愈多、影中主角的名氣愈大,「反媒體壟斷」大業就取得了空前的勝利。

這次邀請喬姆斯基拍照的林庭安,有篇文章《消逝的記憶所繫之處》刊在蔡英文智庫「財團法人小英教育基金會」所經營的「想想論壇」網站。她在文中寫道:「隨著近三十年來新自由主義思想所推行之『市場』價值的奉行,台灣淹沒於市場引進的一波波外來文化之中,一會兒是哈日哈韓的旋風,一會兒是對歐美流行的崇拜,成為一個毫無主軸的文化鑲嵌體」。但當林庭安自己實際遭遇到社會問題之時,為了「反對中國黑手」,同樣是在美國到處請託洋學者來背書,彷彿西方價值高於一切,西方學者的背書變成了媒體壟斷與否的最終裁決。

這裡所突顯出的問題是,該場運動將複雜的媒體壟斷簡化成為「中國黑手」,「萬惡的中國」是媒體壟斷的唯一根源,也是台灣民主社會的全民公敵。將結構與原因過於化約的社會運動,終將走入死胡同,無力於理論的辯論與建樹,唯一能運用的又是反中與反共的老步數。運動到頭來仍是在動員台灣社會對於中國大陸的敵視、恐懼與焦慮,只能透過不斷的表態與動員名人、洋人的加持,來「壟斷」多元訊息的傳播,也對於不表態者以及反對者施加壓力與霸凌。

反壟斷還是反中國?

如果不能深化運動的內涵,說不清楚運動的動機與目的,那麼這場反媒體壟斷運動只能淪為台灣社會對中國大陸集體焦慮與壓力的宣洩。一旦宣洩完了,問題仍沒有解決,只好不斷尋找下一個宣洩的稻草人,社會永遠處在憤怒與無奈的雙重情緒之中。

喬氏的照片風波正好揭穿了這場運動的相悖說辭:到底是反媒體壟斷?或僅僅只是反中國而已?風波過後,許多參與的學者與學生紛紛跳出來自我辯護,死守「反壟斷」的大旗,要求論者不要給他們貼上「反中國」的標籤。前面提到林庭安於1月29日所發出的三點聲明就是典型的回應,她說:「我希望大家能持續把焦點放在反媒體壟斷之議題上,讓台灣保有真正的新聞自由」;也說:「我們並非反中國,而是反對中國政治因素干預台灣媒體自由。我們反對任何政治因素介入,只要是政治因素,無論哪一國介入,我們都反對。」

如此說法的破綻,正如同夏潮聯合會會長許育嘉在《要反中就明講,別扯反壟斷》一文所批評的:「問題是,在旺中事件發生之前,反媒體壟斷者想像並聲稱要捍衛的新聞自由,從來就不是『皇后的貞操』,而僅僅是影武者的意志,說白了只是資本的意志:代表三重幫房地產利益的《自由時報》、代表力霸集團的《東森》、介入媒體通路市場的富邦集團、代表香港成衣業利益的《蘋果日報》等等等。看似多元媒體的背後,從生產到流通,無一不是由不同的資本體掌控,是資本說了算,不是記者;是資本的自由,不是閱讀大眾的自由。反媒體壟斷宣稱要反『中國因素』以保台灣真正的新聞自由,其實也不過就是要維持這種資本說了算的現狀」(《中國時報》,2013-02-05)。也如同台大政治系石之瑜教授在《台灣社會運動的帝國內涵》一文所質疑的:「要對抗媒體壟斷,這些年輕的社會運動家是只見秋毫,不見輿薪。壟斷台灣新聞、新聞學、新聞技術的主要來源是這些買主嗎?把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民族主義混在一起反對,充其量是在為美國的繼續壟斷當清道夫,為自己的依附與空洞遮醜」(中評網,2012-12-02)。

在旺旺集團收購媒體之前,難道台灣就有「真正的新聞自由」?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陳炳宏給了我們事實的真相:「解嚴前後,民眾對無線三台貧乏的電視節目都深感不滿,非法第四台便成為滿足人們電視需求的主要來源,而當時第四台主要經營者大多是地方各種勢力人士,包括地方派系與政治人物。但是隨著有線電視法在1993年通過,合法有線電視系統因具備資本密集與巨額投資的特性,原經營者或想獲利了結,或有意募集更多資金以永續經營,這些因素都讓企業集團有機可乘,而當時積極介入有線電視產業的企業包括東森、和信、太設、太電等,以及執政的中國國民黨。」「不過大約從2003年起,在地集團擁有的有線電視系統即逐步被包括澳洲星空傳媒、美國卡萊爾、澳洲麥格理、韓國安博凱在內的外資集團所入股及併購,形成外資集團掌控台灣有線媒體的外資時期。這個態勢直到2009年當富邦集團所屬台灣大哥大宣布以新台幣568億元收購凱擘有線電視後,在地集團才又從外資手上重新奪回有線電視經營權。」(《舊聞新知:台灣媒體產業的今昔與未來》,「數位典藏觀察室」網站)

此外,台灣反旺中運動參與者最常使用的理由,就是他們認為旺旺集團跨足平面媒體、無線電視、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跨媒體經營」行為,是壟斷新聞媒體、造成媒體集中化,並稱之為「媒體巨獸」。運動支持者對旺旺集團的併購行動憂心忡忡,而對其他的「跨媒體經營」視而不見。

以電腦業起家的美國微軟公司,早在1996年便以2億2千萬美元與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合資成立了MSNBC有線電視公司,佔50%股份。被《美國商業週刊》形容為「媒體大王」(Media King)的微軟公司,其媒體版圖更是跨足了有線無線電視新聞、網路新聞與移動新聞(Jennifer Schenker,“Microsoft as Media King?”,2007-10-02,;洛杉基,《媒體巨獸、媒體壟斷,是真威脅還是假議題?》,2012-12-14)。微軟公司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事業紮根世界各地,台灣當然也不例外,這種全球性的資訊「壟斷」,才是真正駭人的「媒體巨獸」。

除了微軟之外,其他美國財團的媒體事業版圖更是驚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AOL-Time Warner),是目前美國最大的媒體集團,旗下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HBO……等等;維亞康姆公司(Viacom Inc.)旗下擁有ESPN、MTV、Nickelodeon、Showtime……等等;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擁有Fox TV、《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旗幟周刊》(Weekly Standard)……等等;紐豪斯集團(Newhouse Group)旗下有12家電視台、87個有線電視網、《星期日》雜誌(Sunday)、《大觀》雜誌(Parade)、《紐約客》(New Yorker)、《時尚》(Vogue)、《名利場》(Vanity Fair)……等等(William Engdahl,《目標中國》,2013年,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頁166-169)。上述提到電視頻道與平面媒體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有上架,台灣的閱聽大眾對這些媒體並不陌生,但它們幕後的老闆卻都是極少數的龐大媒體集團。在美國主導的世界「自由市場」之下,「多元選擇」只是表象,事實上我們每天所接收到的資訊,都被幾家全球性跨國媒體「巨獸」所「壟斷」著,我們對於資訊的「選擇」也是被這幾隻「巨獸」所掌控。

因此,台灣的「新聞自由」從未存在過,全球的「新聞自由」也未存在過。台灣的媒體有「藍資」、「綠資」、「美資」、「歐資」、「澳資」等等,我們自以為擁有的「多元資訊」與「新聞自由」,根本只是資本家與世界霸權的傀儡、傳聲筒。難怪蔡英文1月7日接受專訪時,被主持人鄭弘儀追問:「如果此事(編按:指財團收購媒體)發生在《自由時報》林榮三的身上,妳也會反對嗎?」蔡英文會回答:「我不會一定去反對」(華視新聞,2013-01-07)。

台灣的反媒體壟斷運動,對上述的問題全部充耳不聞,獨獨對旺中集團緊咬不放,獨獨只對「中資」感冒(何況旺中是台商投資)。在此情形下,具有進步意義的「反壟斷」,卻變成了為其他資本家與政治勢力擦脂抹粉的反動工具──只排除「中國因素」,而為「美國因素」等霸權力量的引進大開綠燈。說穿了,這不過是一場以「反壟斷」為號召,實際則是反中勢力的大集結,對兩岸和平交流新局面的反撲。就算喬姆斯基照片風波看似讓這場運動陷入低迷,但反中反共的反動勢力不會就此罷休,伺機而動,隨時準備尋找新的議題、打著進步的旗幟借屍還魂。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美國是全世界核試驗次數最多的國家!反核必須反帝反美反戰!

2000年至今,美國已經進行超過20次包括亞臨界在內的核試驗,美國是世界上核世驗次數最多的核霸國家,美國甚至反對日本的零核電廠政策。既然是反核遊行,就應該要譴責世界核爆最多的國家!反核不能只是反核,反核、反帝、反戰、反美的旗幟要一同高舉!

2000年以來世界核試驗年表

【2013年】
2月12日 朝鮮核試驗

【2012年】
12月5日,美國第二十七次亞臨界核試驗
8月27日,美國新型核試驗
5月17日,美國新型核試驗

【2011年】
11月16日,美國新型核試驗
9月22日,美國新型核試驗

【2011年】
3月31日,美國連續進行兩次新型核試驗
2月2日,美國第二十六次亞臨界核試驗

【2010年】
12月1日,美國第二十五次亞臨界核試驗
11月18日,美國新型核試驗
9月15日,美國第二十四次新型核試驗

【2009年】
5月25日,朝鮮核試驗

【2006年】
10月9日,朝鮮核試驗
8月30日,美國第二十三次亞臨界核試驗
2月23日,英美共同亞臨界核試驗(美國第二十二次,英國第二次)

【2004年】
本年俄羅斯進行多次亞臨界核試驗。
5月25日,美國第二十一次亞臨界核試驗。

【2003年】
9月19日,美國第二十次亞臨界核試驗

【2002年】
9月27日,美國第十九次亞臨界核試驗。
8月30日,美國第十八次亞臨界核試驗
6月8日,美國第十七次亞臨界核試驗
2月15日,英美共同亞臨界核試驗(美國第十六次、英國第一次)

【2001年】
12月14日,美國第十五次亞臨界核試驗
9月27日,美國第十四次亞臨界核試驗

【2000年】
12月15日,美國第十三次亞臨界核試驗
10月20日、27日,俄羅斯兩次亞臨界核試驗
8月28日至9月3日,俄羅斯三次亞臨界核試驗
8月17日,美國第十二次亞臨界核試驗
4月7日,美國第十一次亞臨界核試驗
3月23日,美國第十次亞臨界核試驗
2月4日,美國第九次亞臨界核試驗
1月8日,俄羅斯亞臨界核試驗

資料來源:廣島縣「本縣對於核試驗等的對應(平成七年以來)」(以上只節譯2000年以後的紀錄)。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2013年AWC共同聲明】亞太地區民眾反對美日軍事同盟與美國軍事存在的增強!

2013年3月4日AWC各地區代表在AIT前抗議並發表聲明

(◎本聲明於2013年3月4日上午宣讀於美國在台協會前。【現場影片

我們亞太地區的民眾,堅決反對近來在整個區域內部急速推進增強的美國軍事存在,並堅決反對以美日軍事同盟為首的美國主導之軍事同盟的強化。

美國歐巴馬政權,在去年一月,提出美軍要在亞太地區「再調整」的戰略。在以對於中國的包圍與牽制為教減的新軍事戰略之下,美帝國主義壓倒性增強在同一地域的美軍展開態勢,正試圖進一步強化以日本帝國主義為首的、與韓菲澳等同盟國的軍事同盟。這些都成為了這個地域的軍事緊張得到升高的主要原因。我們反對這種與亞太地域和平相敵對的的動向,要共同展開鬥爭!

現在美國正以強烈的勢頭在亞太地區策劃美軍基地的新設、強化,以及美軍駐留的強化。此外還包括了:在沖繩展開的新美軍基地建設、岩國與神奈川等日本「本土」美軍基地的強化、韓國濟州島等地區的韓國海軍基地建設與各地駐韓美軍的強化、駐菲美軍的長期駐軍體制的更加強化、向澳洲派遣的新的美國海軍駐軍的開始,以及駐關島美軍的大規模美軍基地的擴張,如此等等。聯合軍事演習也正在各地日趨頻繁。這樣的動向一方面支持各地反人民的政權,另一方面又伴隨著對抵抗的民眾的許多彈壓與人權侵害而正試圖被推進著。我們要與各個當地的戰鬥的民眾聯合起來,把這些鬥爭視為亞太地域民眾的共同課題,擴大共同的反擊。

與此同時,針對美日帝國主義利用領土問題特別是釣魚台列島問題,美日軍事同盟的強化與亞太地域美國軍事存在的增強,並試圖加以正當化,我們也提出堅決的批判。圍繞著釣魚諸島而高速升高的軍事緊張。美日帝國主義不得不採取直接的煽動挑撥行動去掀起軍事緊張。我們堅決要求日本政府對於過去的侵亞戰爭與殖民地支配採取真摯反省,以及在其過程中,放棄單方面對於釣魚諸島與獨島的領有權的掠奪,且堅決阻止美日軍事同盟與日本本身的軍事態勢的強化。這正是阻止局勢向著軍事緊張的軍事衝突而發展的正確道路。我們要為此而堅決戰鬥!

我們也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的和解與統一以及朝鮮半島自主和平統一的實現,對於創造亞太地區持久的和平乃是決定性的重要課題,對此必須堅決反對美日帝國主義的介入。從這樣的觀點出發,我們要繼續批判美國對台軍售,並同正在為之戰鬥的台灣民眾連帶。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為反對美日帝國主義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制裁與戰爭策動而鬥爭!

然而,面對意圖增強在亞太地區之霸權的美日帝國主義的策動,我們絕不能如其所願得到推進。在民眾的抵抗愈發擴大的條件下,帝國主義的野心也一日一日遭到粉碎。我們亞太地區的民眾,在此更下決心,面對美國軍事存在的增強和以美日軍事同盟為首的美國主導之軍事同盟的強化,我們要更深一層地強力推進我們的共同鬥爭。反對美日軍事同盟!美國全面撤出亞太地區!

2013年3月3日

全亞洲反對美日帝國主義侵略與宰制運動聯盟、AWC韓國委員會、菲律賓新民族主義者聯盟(BAYAN)、美國ANSWER聯盟、勞動人權協會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別拿國家安全做擋箭牌


1月28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刊出碩士生林顯明的文章〈財政改革,不能危及國安〉,作者認為兩岸之間屬於無政府狀態的國際關係範疇,並認為國家安全不該寄希望於九二共識與兩岸關係的改善,因而主張堅強的國防力量是兩岸關係的基礎。作者基於上述理由,反駁27日同報戚嘉林教授文章〈財政改革,應包括減少軍購〉,指出國安優於兩岸關係與財政改革。筆者認為該文觀點有待商榷,以下提出若干看法。 

兩岸之間是不是國際關係,從《中華民國憲法》便可得到解答。由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本質,因而定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港澳條例》,不將大陸港澳人民比照為外國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無論藍綠政府,均無法將兩岸事務併於國際事務處理,故行政院設有大陸事務委員會專責處理兩岸事務,而非由外交部處理。馬英九總統在去年12月26日特別重申,基於憲法定位的認知,「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它是一種特殊的關係」,「而這憲法定位,經歷三任總統都沒有做任何改變,這是非常重要的定位。」因此,原文作者以國際關係的範疇來理解兩岸關係,是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言論,即使作者不具中華民國國民身份,意圖分裂中國,但《中國時報》目前仍是中華民國轄下的媒體! 

另一方面,台灣自1950年代以降,在軍事、經濟與政治各方面實質成為美國的附庸。台灣過往居高不下的軍費,除了既有反共國策之外,也是為了配合美國在太平洋圍堵中國大陸的戰略,無怪乎美國著名學者杭士基(Noam Chomsky,或譯喬姆斯基)2010年首次造訪台灣時,便直言「全球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就是美國,受美國制約的台灣則是幫兇之一」。 

過去在冷戰與國共內戰雙重結構制約之下,國民黨政府唯一的敵人就是中共。如今冷戰不再,兩岸之間也從對立走向和解與交流,馬政府一再宣示要擴大並深化兩岸交流,在兩岸互相釋放善意之下,應調整台灣為維護兩岸區域和平的地方。1959年頒布的《國軍教戰總則》,明訂「維護世界和平」為國軍建軍目的之一,維護和平的軍隊怎能權充反華的傀儡?面對兩岸發展新形勢,我們更應自我期許為「王道的干城」,而非「霸道的鷹犬」,不再受美國巨額軍售的訛詐,因而壓縮了社會福利與財政改革的空間。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釣魚台的「美日因素」

1月18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與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在華盛頓舉行聯合記者會。希拉蕊站在日方立場,警告中國不要挑戰日本對爭議島嶼的控制權。(網路圖片)

2月6日報載兩則釣魚台相關消息。一則是1月底海巡署出海護航全家福號保釣行動,引發美日政府不滿與緊張,連馬英九都「驚覺事態嚴重」,傳出有意調整海巡署長人事布局。另一則是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引述AIT內部報告,指出針對近日台灣方面的保釣行動,美方表達不滿,並質疑馬政府處理釣魚台問題的態度與作法。

釣島情勢詭譎多變,是東亞區域和平或戰爭的重要指標,也是中美角力的縮影。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薛瑞福(Randy Schriver)2月8日在一場論壇上指稱,美國雖然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上不選邊,但在這個問題上並不中立,美國將會盡力維護與日本的同盟關係。他以此勸告台灣不要在釣島問題上「添亂」,要求台灣「不要在這個問題上與中國大陸協作」,否則美國會不高興。

真正制約台灣的「雙手」

上述幾則報導所透露的訊息,就是不分藍綠陣營,都不敵真正主導台灣的背後那雙手──「美國因素」與「日本因素」。在此兩個因素交相作用之下,完全掣肘台灣的一舉一動。美國與日本政府總是透過各種管道,給台灣政府下達指令,台灣沒有說不的選擇,只能照單全收,無怪乎陳水扁曾坦言他是美國軍政府在台代理人。釣島問題更是「美日因素」長年染指台灣的例證。前新聞局長邵玉銘2月5日發表新書《保釣風雲錄》,其中指出1970年代釣島問題爆發之初,台灣官方並非無意維護釣島主權,而是受制於擔心與美日撕破臉。過去在東西冷戰與國共內戰的雙重結構制約之下,台灣官方在釣島問題上無法有所作為,任由美日擺布,致使許多參與保釣運動的青年知識分子,看破台灣政府手腳,最終轉為認同社會主義新中國。如今冷戰結束、內戰遠矣,台灣政治人物仍自甘於扮演美日圍堵中國的馬前卒角色,畫地自限。

釣魚台從來就不是領土主權或天然資源等簡單問題,而是涉及到戰後美國聯合日本在太平洋圍堵中國的大戰略。美國的圍堵中國政策不曾停歇,冷戰時期號稱要防止共產勢力擴散;如今則是要壓制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免危及其霸主地位。美國宣稱要重返亞洲,其實美國從來沒有離開過亞洲,而釣島正是其戰略的關鍵棋子。釣島海域潛在的戰爭因子,便是美日反共軍事同盟。在此情勢之下,美國國防部長潘尼塔(Leon Panetta)2月6日在喬治城大學的演講,還要惺惺作態地表示:「中國不能為了贏得島嶼主權,而成為威脅穩定的因素」,厥為「做賊喊捉賊」。

兩岸聯手保釣是和平的契機

因此,保釣不只是捍衛領土主權,更是將戰爭因子趕離東亞,維繫包含兩岸在內東亞真正的和平,而兩岸聯手保釣正是和平的契機。但島內政治人物不願揮離危險的「美日因素」,社會上下反而共同痛斥原本便內生其中的「中國因素」,不只有海巡船在釣島海域向大陸公務船「嚴正宣示主權」,也有綠營政治人物1月底遠赴日本向日方「澄清沒和大陸一起保釣」。年節前夕,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更在日本宣稱美日台要組成「民主同盟」,附和日本右翼政客的主張。

別再為了虛假的「中國因素」稻草人而內鬥不已,唯有正視外來種「美日因素」對台灣的傷害,才能確保東亞區域的和平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