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洪秀柱的對手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

上個月底,一位上世紀70年代即回到祖國大陸定居工作的台籍師長返台,我們見面時他語重心長地問道:「洪秀柱提出的『一中同表』,大陸或許不會擔心,但台灣社會能接受嗎?」

這位師長的問題恰恰反映了洪秀柱當前的困境。很快,7月9日,洪秀柱的發言人宣佈:「今天起不再提『一中同表』。」她原來提出的政策底線不斷往後退,其參選之路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於北京,也不是華盛頓,反而是只會「拿香跟拜」的國民黨內部。

洪秀柱投入選戰之初,她很清楚蔡英文最大的弱點在於兩岸政策,就算蔡英文訪美「輸誠」,甚至登上《時代》雜誌亞洲版的封面,但蔡的兩岸政策仍然很「wonky」──搖搖擺擺、不清不楚。而2008年以進步兩岸政策贏得大位的馬英九,原先拋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承諾,後來在美國的壓力下胎死腹中,七年多以來的施政在兩岸議題上不斷失分,台灣青年的中國認同降至歷史冰點,一盤勝券在握的棋下到後來走入死局,人民對政府離心離德。

洪秀柱要想勝選,一方面要痛擊蔡英文的要害,提出令人信服、清楚踏實的兩岸政策;另一方面則要超越馬英九原有的格局,提出更為進步、願景更大的兩岸路線。洪秀柱既非官二代、富二代,亦非技術官僚、留美知識買辦出身,而是紮根基層的民意代表,在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後國民黨一片死氣沉沉之際,洪秀柱成功地以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兩岸論述在黨內「奇襲」成功。洪秀柱曾說,美方及大陸都不瞭解她,而這番自白或許就是她在黨內最大的優勢。

洪秀柱「一中同表」的說法,來自於長年主張「一中三憲」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張亞中的主張距離實質統一還很遙遠,他也不認為自己是個「統派」,但台灣社會仍將張亞中歸類為統派。在台灣「統派」早已被污名化,一旦被貼上「統派」的標籤,無疑是被潑了一桶髒水,難以翻身。國民黨的全名雖為「中國國民黨」,但「中國」兩字早已虛無化,黨內固然還有民族主義較為強烈的成員,終歸是少數,而且他們的反共情結極深,只願當「中華民國」的「中國人」。黨內多數人的認同與「獨台」、「台獨」無異,2000年國民黨敗選後沒多久,就有「本土派」提案要將「中國國民黨」更名為「台灣國民黨」、刪除黨綱內的「統一」字眼、研議「新憲法」等等,不足為奇。

因此,當洪秀柱與「統派」沾上邊,國民黨當然要奮力自清。6月洪秀柱通過民調之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便積極安排黨的智庫參與洪秀柱的政策擬定,其目的就是要將張亞中等學者排除在外。其後,傳出國民黨的中南部立委要集體「倒洪」,也有黨籍民意代表要脫黨出走的聲浪,儘管這些反彈說明了國民黨內聚集了一幫投機政客,但洪秀柱立場鮮明的兩岸政策確實成為後馬時代黨內分崩離析的共同箭靶。現任黨主席朱立倫曾向北京喊話「台灣的未來應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也曾被《維基解密》揭露他是黨內向美國交心的「抓耙子」,是國民黨內保守、投機的最大代表,從而他必須出面拉住「失控」的洪秀柱,以黨綱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名,企圖奪回主導權,迫使洪秀柱收回「一中同表」之說。

朱立倫對洪秀柱的「牽制」,不只是在兩岸政策方面,還有對美國的態度。在蔡英文結束訪美、洪秀柱通過民調後沒多久,朱立倫彷彿美國在台傳聲筒,在6月20日就迫不及待代替洪秀柱宣佈將在8、9月訪美,洪秀柱先是強硬回應「有關兩岸與訪美議題發言,日後以她本人或發言人為準」,但是到7月12日又改口稱「如果有時間何嘗不想」。儘管洪秀柱的特質有別於傳統國民黨候選人,但她畢竟是代表國民黨出征,競選期間必然要接受國民黨的資源,因此黨內的壓力對她將與日俱增。未來洪秀柱最大的考驗在於,是否能夠抵擋黨內保守勢力的衝擊,以及她如何做出妥協。

台灣的政黨屬於競爭型政黨,換句話說,取得執政權應是台灣政黨的最高目標。正因如此,某個政黨的總統候選人必須扮演「共主」的角色,以強大的氣勢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而黨內則團結一致以贏得最後的勝利。過去幾次大選,藍綠兩黨的候選人多半同時兼任黨主席,目的就是整合黨內分歧,強勢對外。此次選舉,國民黨的情況相當奇妙,黨內山頭林力,卻沒有大佬勇於征戰,當洪秀柱以國民黨「救主」姿態脫穎而出之後,這些大老表面上牽起洪秀柱的手高呼勝利,暗地裡卻誰也不服她。而洪秀柱不僅沒有兼任黨主席,還要處處受到大老的掣肘、指指點點,淪為名副其實的「弱勢候選人」。

國民黨高層的怯戰,透露了他們認為2016年大選不可能會贏的普遍心態,從而以看戲的立場冷眼對待洪秀柱的選戰,自己則在枱面下準備分權、奪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民黨高層的老態腐朽有其歷史背景。有別於民進黨從「地方包圍中央」的執政之路,因此縣市首長、立法委員等民代在黨內有極高的地位;而國民黨自內戰失利、敗逃台灣之後,意識形態早已全然潰滅,在地方上高度倚賴地方派系、農會、漁會等組織系統,在中央則維持王公貴族的封建體制,不分年紀以「某某公」互稱,而能在黨內出頭的年輕人永遠是官二代,像洪秀柱這樣靠長期經營基層、不靠地方派系的民意代表,自然在黨內的地位與輩分都不高,更何況由她代表國民黨出征,那些位高權重的大佬們心臟受得了嗎?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潘維為《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這本書寫的序文〈要警惕共產黨的國民黨化〉提到,國民黨包括了兩個特質:一是「國民黨在平民百姓中沒有根」,二是「國民黨要扮上帝,給人民『送慈善』」。就算國民黨日後在台幾經「改革」,但這些被潘教授指出的舊時期國民黨的體質問題,仍然完好如初地保留在國民黨內。除此之外,相對於有明確「台獨」目標的綠營與獨派,國民黨沒有思想、沒有立場、沒有路線,不只不願意解決國家認同的紛爭,反而雙手一攤自己跳進去認同的大染缸,往兩岸分治永久化、甚至是分離主義靠攏。國民黨看不到這些種種問題,徒具老大心態,與現實社會脫節,使得國民黨在新世紀伊始便一路潰敗,中南部原來支持藍營的票倉一夕轉綠,進一步累積為當下洪秀柱所面臨的困境。

話說回來,北京必須要正確看待洪秀柱,她與馬英九一樣都不是「統派」,頂多算是「反獨」陣營之中的一員可用之將。國民黨自己也必須認清,在「九合一」大敗之後,2016年大選將是國民黨的危機與轉機,國民黨會因應時局而調整體質、放寬路線、拉高視野,還是會故步自封的自我沉淪,答案即將呼之慾出。至於洪秀柱,她最大的敵人不是民進黨蔡英文,而是老態龍鍾的國民黨。7月19日國民黨全代會將要通過總統提名人選,洪秀柱的挑戰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