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兩岸關係「克難前行」的障礙

台灣大量的人力、金錢、科技等資源至今還用於與大陸的軍事對抗。圖為「雄三」飛彈。(網路圖片)

新年伊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發表文章,期盼2015年兩岸關係「保持勢頭,克難前行」。張志軍主任概括出的八字真言,說明大陸對台政策的大原則仍然維持「和平發展」不變,而大陸確實也體認到兩岸關係單純透過經貿交流的發展渠道,已經面臨了不得不加以攻克的瓶頸。當大陸對台和平發展大方向不變,那麼影響兩岸關係的變數就存在於島內,也就是說突破兩岸關係發展瓶頸的主動權掌握在台灣,端視台灣人民對未來出路的抉擇。

回顧2014年,從三月太陽花,到十月聲援香港佔中,再到年底否認「九二共識」且將中國視為外國的柯文哲與民進黨大勝,兩岸關係似乎遭遇了新的困境。事實上,2014年兩岸發生的種種波折,並非橫空出世,問題關鍵歸根究柢還是在於台灣的社會性質──高度親美的「新殖民地」。此本質性的結構因素完全制約了台灣社會對於兩岸關係發展可能性的想像,台灣可以為了經濟利益跟大陸走得更近,但包括和平協議在內的其他政治接觸一律免談。因此兩岸之間唯經濟主義的交流模式,只會讓台灣把大陸推得愈來愈遠,兩岸關係也會從深水區走向死胡同。

台灣「新殖民地」的社會性質,從「國軍」身上就可以窺見一二。目前駐防台灣的「中華民國國軍」,在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其性質就從維護國家統一轉變為槍口對內、剷除異己,為國民黨蔣介石所服務。1949年因內戰失利而敗逃到台灣的「國軍」,由於需要美國的扶植與援助,在性質上又轉變成美國遠東防線、對抗中國的軍事力量一環,與其說是保衛台海安全,不如說是捍衛美國國家利益。至今,這支「中華民國國軍」唯一的假想敵就是從未侵犯過台灣的大陸人民解放軍。

「國軍」所保衛的「國家疆界」,與「新殖民地」台灣社會的國家想像及身份認同是一致的。2013年因洪仲丘案而掀起的白衫軍浪潮,進一步將「國軍」往「想像的共同體」推得更為靠近,讓誕生於大陸、依《憲法》維護國家統一的「國軍」,與虛構想像出來的「台灣國族」融為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簡言之,新殖民地社會的本質,規制了台灣社會對於國家界線、意識形態立場、心理身份認同界限的範圍。

就算兩岸在軍事上早已不再大動干戈,但台灣社會對大陸的認知從「內在的匪」悄然轉變為「外在的敵人」,對立的壁壘難以撼動。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馬英九政府,主政期間中學的公民社會與國防教育(即以前的軍訓)等科目,仍然將大陸是敵人的舊思維灌輸給下一代,「一邊一國」的論述不勝枚舉。日前國防部稱「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與「弓三」防空飛彈已經部署完成,並稱這些武器「是中國航空母艦的『殺手』」,「可在台灣海峽直接摧毀中國來犯的軍艦」,「對我防衛作戰有相當大的遏阻戰力」,顯見台灣大量的人力、金錢、科技等資源至今還用於與大陸的軍事對抗。

就在九合一選舉結束後沒多久,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簽署第1683號《軍艦移轉法》,同意出售台灣4艘派里級巡防艦。台灣國防部隨即發表聲明,稱「對美國政府及國會表示誠摯感謝」,認為美國此舉「彰顯美行政部門與國會履行《台灣關係法》之具體行動,更表達對中華民國安全的堅定支持,充分展現華美關係堅實穩固、互信友好」;而一向與馬政府立場相左的《自由時報》,也在報導中高度讚揚美國「效率之高顯示美方對台灣安全與防衛能力的高度重視」。

問題在於,美方所出售的4艘派里級巡防艦,均已服役將近30年,必須進廠大修,但美方並不同意由台灣自行維修,要由美國的軍火商來「代勞」。美國的無理要求,充份體現了1979年所制定《台灣關係法》的兩面虛假性,一方面將台灣編入美國的軍事體系,圍堵中國,並且企圖使兩岸分裂永久化;另一方面又透過軍售破舊武器來訛詐台灣,台灣只能以「防衛」之名,被迫無止境地餵養美國龐大的軍工複合利益集團。

即將就任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對媒體強調,「(兩岸)和平互利情況下,紅利絕不能有少部分或特權情況存在」。不能忽略的是,壟斷兩岸和平紅利的不只是執政當局及其豢養的利益集團,還包括美國這隻巨大的吸血獸。兩岸關係若要「克難前行」,和平紅利要能公平分享給台灣人民,第一步就是要掙脫冷戰與內戰結構至今仍束縛在台灣身上的新殖民地桎梏。

(本文原載《兩岸犇報》88期,2015年元月7日出刊)

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兩岸關係在曲折的道路中前進

甫落幕的台灣九合一大選,雖是地方層級的選舉,但對兩岸關係有一定的影響與啟示,可以視為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期之後、2016年總統大選之前的一次檢驗。

路並非筆直的,而是曲折向前的,兩岸關係更是如此。兩岸壁壘對立超過半個世紀,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可說是對兩岸關係造成了爆炸性的破壞。但也因為有這八年的大破期,從而才開啟了2008年兩岸關係的新局,也就是目前所處的和平發展機遇期。

大陸對台學者經常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了「深水區」,一方面說明兩岸關係確實比過往更為鞏固也更為深化,另一方面則代表兩岸關係的階段性發展遭遇了瓶頸。當前兩岸關係的瓶頸,體現於去(2014)年三月太陽花運動,更體現於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滅頂式的慘敗。

造成兩岸關係瓶頸的原因,歸根究柢,還是在於台灣社會本質性的政經矛盾──政治上親美,經濟上傾中。台灣並未體認到此矛盾對社會發展根本性的傷害,而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更是在加深此矛盾,無論馬英九宣稱要「撥亂反正」或是「脫胎換骨」,但其兩岸政策始終停留在「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甚至是「只經不政」。

而馬英九政府的不統、不獨、不武「三不」政策,擴大了台獨與獨台的生存機會,模糊了兩者的界線,製造更多台灣可以自外於大陸的想像空間。最終的結果就是不斷加深政經矛盾的鴻溝,並且在政治上不斷遠離中國大陸,再加上全球化之下社會階級矛盾緊張關係的交相作用,國民黨狂打的「經濟牌」毫無效果,台灣選民對國民黨所主導的兩岸關係進行大規模的反撲。

可以預見的是,兩岸關係將進入停滯期,但中國大陸早已表態,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策不會改變,因此主動權將回到台灣手上,端視台灣人民如何抉擇。如果2016年民進黨贏得大位,兩岸關係的停滯期有可能更長,但換個角度來說同時預示著這將是再下一波兩岸關係進步的前奏,畢竟黎明前總是黑暗的。

國民黨與馬英九的大敗,並不等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就此戛然而止。兩岸關係或將停滯,但彼此的緊密關係已經難已逆轉。要想突破兩岸關係的瓶頸,關鍵在於台灣人民是否能自覺地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動權,打破政黨與利益集團的壟斷,成為推動兩岸關係下一個新階段的新動力。當務之急就是台灣社會必須揚棄長年以來難以撼動的兩岸對立舊思維,化解內部存在的政經矛盾,才能將兩岸關係曲折的道路推向坦途。

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

美國是最大的恐怖份子

為了保障美國在世界的權力壟斷地位,自2001年「九.一一事件」爆發之後,美國到處替反對者貼上「恐怖份子」的標籤,從而以包括武力攻擊、迫害人權、侵犯隱私、網路監控在內的等各種方式「反恐」,政治運作的邏輯以「反恐」為最高依歸。「反恐」為美國披上了美麗的正義道德外衣,但事實上卻是美國在內外無限擴權、甚至是濫權的遮羞布。

美國挾著超強武力,在世界各地製造各種「之春」、各式「顏色革命」,包括以色列轟炸加薩的武器也是美國在背後所支援的,其目的在於扶植親美政權,鎮壓異己,將與美國立場相左的勢力均斥為「恐怖份子」。200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無上光榮的歐巴馬,在其任內以「反恐」為名,動用無人機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葉門等地區進行空襲,造成大量無辜民眾的死亡。

美國對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但加以細究,「普世價值」僅限於「輸出」,對內並不適用。近年來,美國內部對人權的迫害,同時伴隨著白人對黑人嚴重的種族歧視與壓迫,而美國卻還自居「世界警察」對其他國家或地區指指點點。去(2014)年8月,美國18歲黑人青年布朗在弗格森街上被一名白人警察連擊數槍身亡,由於連續發生白人警察槍殺黑人事件,弗格森案隨即引發美國各地的民眾示威抗議,11月26日美國密蘇里州甚至派出2,200名國民警衛隊協助警方進行鎮壓,連美國媒體都認為弗格森案所引發的示威抗議可能演變為「美國之春」。《紐約時報》12月13日報導,當天有超過25,000位名眾在紐約曼哈頓街頭遊行,抗議警方濫用暴力,是近來紐約爆發的最大規模抗議示威。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12月19日公布一份《中央情報局(CIA)酷刑情況調查報告》,全文厚達6,200頁,光是摘要就有480頁。據《華盛頓郵報》披露的報告細節,「九.一一事件」後,時任總統小布希發動「反恐戰爭」,為獲取情報,中情局對被抓獲的恐怖和極端組織嫌疑人施加酷刑,包括禁止睡覺、囚禁在狹小空間和人身羞辱等,其中還包括令人毛骨悚然的「水刑」──用布矇住受刑人的臉並反覆澆水,令其難以呼吸,感覺即將窒息而死。小布希就此接受美國CNN訪問時,竟以「愛國」之名為美國的酷刑辯稱:「無論這份報告怎麼說,那些在中情局工作的人員都是愛國者,詆毀他們的貢獻是大錯特錯」。

另一方面,美國關塔那摩灣監獄的受刑人人權也是臭名昭彰,為世人垢病。烏拉圭政府12月7日以人道理由接受來自關塔那摩灣監獄的6名釋囚,其中包括4名敘利亞人、1名突尼西亞人、1名巴勒斯坦人,他們當初都是被美國以涉嫌與基地組織有關連的罪名被捕。問題在於他們被關押的12年來從未經過審理與判決,無怪乎烏拉圭總統穆希卡稱這6名釋囚遭到美國政府「殘暴的綁架」。

曾在美國繫獄10年的張安樂先生,對於美國獄中的狀況有親身經歷:「我知道州監獄裡很多暴力,加州幾個監獄每天都戒嚴,有一次解嚴,解嚴第一天黑白見面就死人。」張安樂先生的回憶,也揭明了美國政府是如何對待黑人與政治意識形態迥異的政治犯:「不止黑人,只要是政治犯幾乎都受他(按:毛澤東)的影響,監獄裡還有馬克思小組等各種組織。黑豹黨就是靠毛澤東語錄成立的,據說之前白人警察經常在路上把黑人一槍打死。後來有兩個黑人讀了大學,發現加州公民有持槍的權利,但他們沒有錢買槍,就去中國城買了毛澤東語錄,然後過橋去賣,賺錢買槍成立了黑豹黨。看見白人警察進這個區他們就跟著警察走,警察開槍打他們的人他們就反擊。」「我認為他們是政治犯,但美國不承認,美國說他們販毒啊搶劫啊什麼的。美國人厲害,他會設計你,美國的精神都花在設計上。監獄裡的政治犯有的是被設計的,有的是和美國政府發生槍戰。」「那批政治犯絕對信仰毛澤東,這些政治犯變成黑人裡面的領袖,因為一般的人犯罪搶銀行什麼的是為了自己,他們是為了整個黑人群體的利益和美國政府作對,所以他們格外受尊敬,自然成為領袖。」(《澎湃新聞》,2014-07-22

在冷戰與內戰「雙戰結構」之下,背後又有美國撐腰,戒嚴時期國民黨在台灣肆無忌憚地大行「白色恐怖」,大批認同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青年被捕、遭到刑殺,其中絕大多數的案子都是未經審判,有的受難者甚至沒有拿到判決書。2000年台灣左翼作家陳映真在白色恐怖歷史現場演說,他指出:「我在這裡著重要說出的台灣的五○年代白色恐怖的慘虐,絕對不僅僅是說國民黨的殘暴、蔣介石的沒有人性,我們要反對國民黨──不是這樣的邏輯,如果我們把我們的鏡頭從台灣往後拉來看全世界的話,你就知道戰後世界的形成,特別是戰後冷戰世界的形成,到處都充滿了這種不可置信的、不以暴力為羞恥的集體的屠殺、集體的摧毀、集體的虐待。」陳映真所謂戰後冷戰世界集體的屠殺、摧毀與虐待,正是由美國所領導的西方陣營,以「反共」(國民黨在島內則是「反共─國安」體制)之名對於人民的共同迫害。

冷戰雖遠矣,但美國所制霸的世界秩序仍在箝制我們的意識形態,反共、國安至今仍為台灣人所朗朗上口,如今反恐也處處存於我們的生活細節。台灣的太陽花與香港佔中期間,都有好事者發起向美國白宮請願的活動,冀望美國伸出「正義的援手」。美國國務院每年都要發布《年度國別人權報告》,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人權狀況說三道四,卻從來不曾注視過自己內部的人權狀況。

過去是反共,現在是反恐,美國總是在合理化自己對於內外的擴張與侵犯行為。如同巴西學者路易斯.阿爾貝托.莫尼斯.班代拉(Luiz Alberto Moniz Bandeira)的名著《美帝國的形成》所指出的:「他們(按:美國人)不明白美帝國毀滅的衝擊始於自己家中,也將會在那裡終結」,事實上恐怖份子是美國自己「製造」出來的,甚至可以說美國就是最大的恐怖份子。美國正在粉碎自己所塑造出來的正義與道德假象,直到完全崩壞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