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轉載】火浴──獻給海峽兩岸那些忍受黑暗與為了中國的未來而默默獻身與犧牲的人們


你們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一群
你們是生活在忍受和痛苦中的一群
顛沛、流離 是你們的名和姓
流浪、飄零 是你們永遠的朋友
你們的眼睛患著深度的遠視
 看不見面前的安樂與幸福
你們的每一寸皮膚,卻都挺起了身子
 用它特有的觸角去觸摸週遭的
 苦與痛 愛與恨
你們鮮紅的心,跳著死亡邊緣的頻脈
 用紅花一樣的血,催促著時代往前進

漫天大火 燃燒在你們奔騰的血管中
漫天大火 燃燒在你們為未來而呼吸的肺葉裡
漫天大火 燃燒著你們忍受現實磨折的瘦弱骨頭
     筋肉與破舊的衣裳
漫天大火……



還記得嗎? 像斷了線的風箏
你們誕生在大風大雨的黑夜裡
 誕生在飄搖野草的搖籃裡
 誕生在眼淚與哭聲,淹沒了星星和月亮的日子裡

正如一朵鮮豔的茶花,長年夾在厚厚的書本中
 褪了自己的顏色,把繽紛五彩 烙在
 密密麻麻的鉛字裡

你們幼年的美夢幻滅了
它幻滅得愈徹底
投在過去和未來的影像也愈鮮明

於是
 你們脫出厚厚的殼,掙出層層的繭
 奔向無邊的海闊天空
 奔向無盡的黑暗裡
——那原本是你們誕生的搖籃啊! 


們大苦難時代的血淚兒女啊
你們的眼淚感應著世界的脈動
 在風瀟瀟兮的易水邊
 在落葉空庭的夜籟聲裡
 在灞陵送別的斜風細雨中
 在細數離愁的相思曲裡
是聳拔的俠骨與縷縷不絕的柔腸
 引導著、催促著 你們的眼淚 向東奔流!

當你們肉體的淚腺禁不起現實的折磨
 而陷入莫名的悲悽與無奈的枯竭時
你們的熱血
    爬出眼框
       奔向前方!
  
  長江不能枯竭
  黃河不能枯竭
  偉大中國的歷史
         不能枯竭!!



或許 你們枯瘦的雙腿被兩肩的重擔
    壓得彎曲了
或許 你們原本傲直的脊骨,為了背負時代的包袱
    而向前佝僂
或許 那些道貌岸然的學者,坐在溫暖的斗室中
   用煙斗噴出的雲霧嘲弄你們英雄主義的
   天真與純樸
或許 那些自命的智者,輕蔑你們的獻身與犧牲
   而津津樂道於左鄰右舍的蜚短流長
或許 天上的亂石,打破了你們的頭顱
   染紅腳下的泥土
或許 你們贏弱的肉體禁不起現實的折磨
而病倒 而消失……
然而 除了過去的歷史與未來的希望
   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裏
 只有你們是真正偉大 真正可愛的



你們大苦難時代的偉大的、可愛的血淚兒女啊
  請不要遲疑吧!
該愛的就去愛   該恨的就去恨
  該做的,就放手做去!
如此,千年萬年後
當現實的華麗與尊榮都腐朽了
當惡毒的嘲弄與批評都啞了嗓子
當無知的誤解與無端的怨恨都消溶在
  廣闊的大海洋裏
你們便化成洋溢在大地上的空氣
  不管是自由或奴役 不論是野蠻或文明
人們都需要你們!
因為 你們告訴了全人類
存在和生活的意義
用你們的血和淚
寫在歷史空白的新頁裏——


一個夏潮的老朋友 寫於1972 台灣淡水 


(轉載自夏潮聯合會網站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轉載】陳麗娜:針對部分人士擅用陳映真先生作品,甚至公開發表不實言論之聲明

茲因部分人士擅自使用陳映真先生之作品,甚至公開發表不實言論粉飾其不當行為。本人陳麗娜身為陳映真先生的妻子,為維護陳映真先生合法權益,特刊登本聲明,以釐清下列事實:

一、關於《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的救贖》紀錄片:

(一)2009年9月25日,韓良露女士於中國時報發表《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的救贖》紀錄片側記,韓良露女士於該側記中宣稱:聖與罪紀錄片之劇本曾 請陳麗娜(即本人)唸劇本給養病中的陳映真聽,唸到一半怕陳映真累了就停下來,陳映真還堅持要聽完云云。2010年7月6日聯合報所刊登之專訪中,韓良露 女士復聲稱:陳映真的妻子(即本人)將劇本託人唸給陳映真聽,靠他點頭或搖頭來表示意見,最後對劇本表示認可,聖與罪才能順利誕生云云。2010年7月7 日,韓良露女士更將該篇專訪張貼於「南村落」網頁,公然散播。
 
(二)然而,韓良露女士前揭二種說法不僅自相矛盾,更屬子虛烏有。實則本人從未親自、或託人將「聖與罪」紀錄片的劇本唸給陳映真先生聽,陳映真先生更未曾 就該劇本表示認可。韓良露女士杜撰上情,顯係作偽造假,殊有誤導民眾之嫌,特此向社會大眾釐清,並對韓良露女士的作法表達嚴正的抗議。

二、關於《人間風景—陳映真》乙書:

(一)由封德屏女士主編、文訊雜誌社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出版,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發行之《人間風景—陳映真》乙書,收錄陳映真先生《後街》、《鞭子 和提燈》、《被湮滅的歷史的寂寞》、《關於十‧三事件》、《生死》、《創刊的話》等文章,並使用陳映真先生多幅畫作及照片。該書封面載明:「陳映真等‧ 著」;該書版權頁並標註:「 為表敬意,本書銷售所得於扣除成本後,將全數轉贈陳映真先生」等語。
 
(二)就此,本人謹代表陳映真先生聲明,陳映真先生從未授權封德屏、文訊雜誌社與趨勢教育基金會及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使用前揭作品;該《人間風景 —陳映真》乙書非陳映真先生所著;陳映真先生迄今亦未同意接受贈款。渠等擅自使用陳映真先生之作品,並假藉陳映真先生的名義銷售書籍,作法實有可議。

三、關於《朗讀—陳映真》CD與馬克杯:

(一)趨勢教育基金會所出版之《朗讀—陳映真》CD,收錄陳映真先生《鈴璫花》、《我的弟弟康雄》、《哦!蘇珊娜》、《故鄉》、《山路》等文章。此外,趨勢教育基金會並製作印有陳映真肖像之馬克杯,做為其舉辦活動之贈品。
 
(二)對於趨勢教育基金會前揭作為,本人謹代表陳映真先生聲明,陳映真先生並未授權趨勢教育基金會使用前揭作品,亦未曾同意趨勢教育基金會將其肖像印製於馬克杯。

四、對於韓良露女士、封德屏女士、文訊雜誌社、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趨勢教育基金會等耗費時間、金錢與精力製作《聖與罪》紀錄片、《人間風景》乙書、《朗讀》CD及馬克杯,及於趨勢教育基金會網站建置陳映真主題網頁,陳映真先生與本人固然寧 可相信渠等動機非惡。然而,在使用相關作品前,於情於法均應徵得作者之同意。渠等捨此不為,顯然與渠等自稱相關行為係出於對陳映真先生敬意的說詞自相矛 盾,畢竟事先徵詢同意都做不到,又如何稱得上尊重;且渠等聲稱欲將售書所得扣除成本的淨利作為贈款,甚至自行杜撰其劇本已受認可之情節,誤導社會大眾,則 確有侵權欺偽之實。對此我們曾多次善意去函要求渠等就侵權一事提出妥善說明並正式道歉。然經數月,渠等仍託稱相關行為係出自對陳映真先生之敬意,非但未就 所詢事項作出具體說明,亦未表示歉意。  

五、本人代表陳映真先生作此聲明,乃為維護陳映真先生的著作權,非關金錢的訴求;為釐清事實,並公開呼籲日後他人未經同意不得擅自使用陳映真先生作品,特此聲明,以正視聽。
 
聲明人 陳映真妻—陳麗娜  2012年4月17日

(轉載自「夏潮聯合會」網站) 




【相關報導一】

告不成陳映真妻改發聲明批侵權 指作家韓良露、《文訊》及趨勢教育基金會 擅用作品並發表不實言論 《文訊》:透過陳友人取得同意

  • 2012-04-18
  • 中國時報
  • 【邱祖胤/台北報導】
作家陳映真的妻子陳麗娜日前透過報紙廣告發表聲明,指作家韓良露、《文訊》雜誌及趨勢教育基金會,擅用陳映真作品並發表不實言論,包括紀錄片《聖與罪》劇本、紀念文集《人間風景》、《朗讀—陳映真》CD作品使用,均未徵得陳映真本人同意。 

事實上,陳麗娜已於今年二月以陳映真之名針對上述事件採取法律行動,控告《文訊》侵權,全案於三月六日出庭。不過由於無法提出此案確由陳映真本人提告之意願證明,因此陳麗娜於三月十八日撤銷告訴。不過四月十四日陳麗娜仍透過報紙廣告的方式發布聲明,維護陳映真的著作權。

陳映真在台灣文壇受推崇,可惜二○○六年在大陸講學期間中風入院。台灣藝文界為表彰他的成就,於二○○九年舉辦陳映真創作五十年紀念活動,希望為病中的陳映真打氣。其中包括由韓良露製作的紀錄片《聖與罪—陳映真文學與人生的救贖》,由《文訊》舉辦研討會並與台灣文學基金會出版《人間風景—陳映真》,趨勢教育基金會舉行「向大師致敬茶會」並發行《朗讀—陳映真》CD等出版品。

陳麗娜在聲明中指:「韓良露女士聲稱陳映真的妻子(即本人)將劇本託人念給陳映真聽,靠他點頭或搖頭來表示意見,最後對劇本表示認可, 《聖與罪》才能順利誕生云云。....實則本人從未親自、或託人將《聖與罪》紀錄片的劇本念給陳映真先生聽,陳映真先生更未曾就該劇本表示認可。」

陳麗娜也指《人間風景》收錄陳映真的《後街》等文,《朗讀—陳映真》CD收錄陳映真《鈴璫花》等文,及製作印有陳映真肖像的馬克杯做活動贈品,都未經過授權。

陳映真一九三七年生於台灣苗栗,一九六八年因閱讀馬克思等左翼書籍等罪名被捕入獄七年,早期創作題材包括白色恐怖的記憶、外省族群的遭 遇,及知識分子的失落,九○年代往來兩岸講學,之後定居北京,獲中國社科院授予榮譽高級研究員。作品《第一件差事》、《將軍族》、《華盛頓大樓》、《忠孝 公園》等小說被視為經典

《文訊》雜誌總編輯封德屏表示,整個活動本於向陳映真致敬的善意,期中也透過陳映真大陸及台灣的友人轉達並取得同意,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認識作家本人,沒有任何牟利的行為。

封德屏表示,當時陳映真因中風而長住北京,主辦單位透過第三者協助完成相關授權工作。由於陳映真病後,台灣方面很少人能接觸到陳映真夫婦,據悉這位居中聯繫的是陳映真的友人。

陳麗娜於聲明中表示,她與陳映真本人願相信對方動機非惡,但在使用相關作品無法徵得作者同意,就稱不上尊重,且有誤導社會大眾之嫌。

趨勢教育基金會陳怡蓁表示,兩年前參與大師系列的紀念活動,完全是出於對作家尊敬之意,她本人與陳映真素昧平生,所有授權均透過第三者取得同意,至於對方所採取任何行動,她予以尊重,但不表示任何評論。韓良露昨天則沒有任何回應。

  
【相關報導二】
韓良露拍紀錄片 陳映真指未授權 
  • 2012-04-18
  • 聯合報
  • 【陳宛茜/台北報導】
二○○九年是台灣的「陳映真年」,趨勢教育基金會、文訊雜誌舉辦茶會、研討會向作家陳映真致敬,作家韓良露更與夫婿朱全斌合作編導陳映真紀錄片「聖與罪」,屢獲國際大獎。昨天陳映真之妻陳麗娜卻在夏潮聯合會網站刊登聲明,指陳映真並未授權他們使用作品。

陳麗娜此刻正陪陳映真在北京養病。她隔海發表聲明指出,趨勢基金會與文訊雜誌合辦「陳映真創作五十周年」系列活動時,拍紀錄片、出版書籍「人間風景—陳映真」、製作馬克杯、CD等相關文創商品,並在趨勢教育基金會網站建置陳映真主題網頁。這些活動使用陳映真多幅畫作與小說、照片,均未獲陳映真授權。

陳麗娜還指出,韓良露接受採訪時,總說拍「聖與罪」時,曾請她念劇本給養病中的陳映真聽,陳映真最後對劇本表示認可,「實則本人從未或託人將『聖與罪』紀錄片的劇本念給陳映真先生聽,陳映真先生更未曾就該劇本表示認可。」

陳麗娜表示,她多次去函要求趨勢基金會等就侵權一事提出說明並正式道歉,但迄今他們並未表示歉意。

陳麗娜表示,陳映真與她皆相信製作單位動機「非惡」,但在使用相關作品前,「於情於法均應徵得作者之同意」,「事先徵詢同意都做不到,又如何稱得上尊重」。她代表陳映真作此聲明,是為了維護陳映真著作權,並公開呼籲,日後他人未經同意不得擅自使用陳映真作品。

對此,趨勢教育基金會表示,多次託第三者徵詢陳映真意見,得到的答案都是「同意」。而基金會製作的馬克杯等文創品皆屬贈品,並非營利。他們尊重陳映真的說法,暫時不予置評。截稿前未聯絡上韓良露。

【2012-04-18/聯合報/A9版/文化】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活動訊息】「台灣文學的兩岸視野」研討會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研討會系列(三)
 【台灣文學的兩岸視野】研討會

 

主辦單位: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承辦單位:夏潮聯合會、人間出版社
時間:2012年4月28日,星期六(13:30報到,14:00~17:00)
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洛克廳

 

隨著兩岸的互動交流、經濟融合,國際冷戰與國共內戰的雙戰構造歷史地形成的兩岸分斷體制,到了必須揚棄的歷史時刻;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訂,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大陸的經濟發展已經形成不可逆轉的共榮關係。文學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影響並對經濟基礎發生影響。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在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的歷史階段,台灣文學的發展與大陸的文學發展勢必形成不可分離的更緊密關係。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文化委員會特別邀請海峽兩岸具有兩岸視野的進步學者與您一起開拓台灣文學的兩岸視野!

 

主持人:藍博洲

講題一:「分斷體制與陳映真小說的兩岸視野」
主講人:趙剛(台灣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評論人:陳昭瑛(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講題二:「兩岸台灣文學研究的理論狀態──以後殖民主義為例」
主講人:趙稀方(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評論人:呂正惠(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台灣「冷戰世代」的「小說化」

2012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一,這段時間以來,台灣社會集體的情緒既沸騰又焦慮,從馬英九的勝選、Makiyo毆傷計程車司機、鳳飛飛的逝世、新台灣之光林書豪在NBA的崛起,再到瘦肉精、禽流感的入侵。似乎這個冬天的陰雨不斷,也影響了台灣社會集體情緒的波動。

其實,這種情緒的波動,與台灣社會的「世代」特徵有密切的關係。

「冷戰世代」的形成與延續

「世代」是西方社會學的一個研究課題,通常是指某個社會之中,一批出生時間相仿的群體,由於有類似的生活與歷史經驗,因而在面臨社會問題的時候,他們有共同的思考模式與行為對策。

1949年國民黨在台灣實施戒嚴;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派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形成從阿留申群島、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的防衛線,全面圍堵紅色勢力,台灣遂成為以美國為首「世界反共軍事基地」的組成份子。隨著1960年代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教育對美國的全面附庸,台灣社會發展成為「冷戰、反共、國家與民族分裂、戒嚴」的性質,「冷戰世代」於焉形成。

「冷戰世代」的特徵相當明確,從陳映真的分析即可一目瞭然:「一言以蔽之,就是沒有主體性的、盲目的反共,並且從這非主體性的反共熱情,延長為反中國,甚至對中國民族和文化的嚴重歧視;是對美日帝國主義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勢力圈構造非但沒有批判,反而亟欲成為這構造的一員;是對國際霸權干涉中國內政,欲使台灣與中國永久分裂的陰謀非但不加撻伐,反而公開呼籲國際霸權侵犯中國,使台灣與中國長期分離;是公開反對中國民族主義,在民族、政治、經濟和文化上,提倡具有國際背景的『台灣化』和『台灣主義』……」〔註一〕

1987年台灣解嚴,1991年蘇聯解體,同年台灣也結束了動員戡亂時期。表面上冷戰結束了,但美國和平演變、圍堵中國的意志不變,而台灣政府為求美國的恩庇,樂於持續扮演反共急先鋒的角色,使得台灣的「冷戰世代」跨越了非常長的時間,迄今方興未艾。

沉醉在自我創作的小說中

台灣對美國等霸權的附庸,「冷戰世代」另外的特徵就是格外自傲,也格外自卑。因此,「冷戰世代」身兼作者與讀者,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種小說情境。在小說的情節裡,大陸是永遠的敵人,就算可以與他們交流,但敵人仍是敵人。敵人的形象不外乎獨裁、落後、骯髒、不守秩序、不文明、霸道,與此形象對比,台灣人顯得無比文明、偉大、驕傲,才能振振有詞地宣稱我們落實了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普世價值」,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美國與西方則永遠是小說裡的英雄典範,是小說主角永遠要信仰、效忠、求索的對象,只要獲得了典範的讚揚與加持,主角便會興奮萬分。台灣社會的「小說化」,其實就是「自我浪漫化」(self-romanticizing)。

台灣人不斷描述自己是理性的讀者,事實上早已浸淫在自我創造與編排的角色、劇情、場景之中,自我滿足、讚揚與撫慰,而睥睨於一切其他沒看過這部小說或是不能參與這部小說的人。大選之後,這種小說化的傾向愈趨明顯。上至總統,下至媒體投書,我們都要不斷張揚自己有多優秀、大陸民眾有多麼欽羨我們。選舉大概是這部小說的高潮之一,但是除了選舉之外,作者兼沉浸其中的讀者(即台灣人),還必須從劇情中探出頭來,非常在意他以外的人(大陸、香港)的反應,藉此來肯定自己表現很好、很理性、很成熟。

在小說劇情的不斷鋪陳之下,Makiyo因為酒醉將人毆傷,她從「台灣女星」變成「日籍女星」,林書豪因為在美國球場發光發熱,他也要從「美國人」變成「台灣人」,好的永遠是我們的,壞的則一定不是我們的。「冷戰世代」愈沉醉在這部小說之中,只會更加喪失原本就不太具有的批判能力,例如搞不清楚美牛問題的罪魁禍首是美國,將喪權辱國天真地淡化成為藍綠惡鬥。

冷戰遠逝矣,是時候對台灣尚存的冷戰結構進行全面的總清算,將「冷戰世代」自我終結,走出這部「習以為常的荒謬」的小說劇情,否則一切諸如「轉型正義」的批判,終究只是半吊子、偽善的嗎啡,讓我們對藥量的需求無止境增加,難以清醒。

〔註一〕陳映真,〈戒嚴體制和戒嚴體質〉,《西川滿與台灣文學》(1988,台北:人間),頁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