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民進黨沒資格反對課綱微調

針對教育部有意微調高中國文與社會領域課綱,民進黨中常委謝長廷22日在中常會提案,主張民進黨應該表達立場,反對微調課綱提及的「政府遷台後,我國之主權範圍仍及於全中國」等內容。謝長廷提案指出:「客觀事實應該是,國民黨遷台後,政府主張主權範圍及於全中國,就此政黨間有爭議,且多數人民不予認同」,這個提案獲得民進黨中常會通過。

有政治學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國家的領土主權範圍,是由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所決定的,並不是由「政府主張」。國民黨政府遷台之後,《中華民國憲法》所規定的領土主權仍然涵蓋全中國,就算民進黨執政的8年,也未曾改變過。因此,民進黨所通過的謝長廷提案,在邏輯上就有嚴重的問題,根據憲法,我國領土主權及於全中國,這是客觀事實;而將中華民國領土主權僅限縮在台灣(民進黨眼裡連澎湖、金門、馬祖、蘭嶼、釣魚台、南沙群島也沒有,不信請看看民進黨黨旗),不管是要台獨還是獨台,這都只是民進黨的主觀願望,我們只能加以尊重。

謝長廷近來不斷對內鼓吹「憲法共識」,又對大陸倡議「憲法各表」,甚至登陸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深圳會談,推銷其主張。而謝長廷22日的提案,就暴露了他的真面目,看來無論是「憲法共識」還是「憲法各表」,都與民進黨那份倍受抨擊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一樣──分離主義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謝長廷曾在香港對大陸學者表示:「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就是要創造利害與共的感覺,而非創造傷痛的記憶」,但是當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基礎不被正視時,謝長廷就是在創造兩岸人民共同的傷痛。

民進黨通過謝長廷的提案,本來是民進黨內部的事,但此決議涉及領土主權的完整,更涉及了台灣下一代青年的史觀與國家認同,這就必須嚴肅面對了。別忘了,若是沒有當年民進黨政府在中小學教科書的「台獨化」,也就沒有今天課綱微調的問題,因此民進黨最沒有資格反對課綱微調。

等到民進黨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真正落實的那一天,也就是台灣國成功建國,再加上相應的台灣國憲法「賣台」了──出賣台灣人民也共享的全中國領土主權──民進黨就有資格推出符合台灣國「客觀事實」的歷史課綱與教科書。

(本文原載《中國時報》,2014-01-24;內文見報略有刪修,以上刊出原文。)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白色恐怖的幽靈還在徘徊

(網路圖片)

去(2013)年是台北六張犁白色恐怖犧牲者棄葬區發現20周年。埋藏在荒煙蔓草之中一塊塊的墓碑,見證了當年多少為了追求民族統一的省內外熱血青年,他們的青春與理想被白色恐怖所扼斷在這座島嶼的歷史。

20年來「轉型正義」喊得震天價響,但人們至今仍分不清「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差別,白色恐怖的歷史與它帶給後代台灣人的思想刺激與啟發,似乎還深埋在厚土之下。
白色恐怖的背景其實不難理解,主要就是戰後西方以美國為首的「自由陣營」對「共產陣營」的圍堵,其中1950年韓戰爆發,讓白色恐怖在台灣島內大行其道、風聲鶴唳。凡是與大陸有關的歷史、思想、文化都必須被迫斷絕與壓抑,更何況兩岸親人就此活生生被拆散。今天台灣高漲的「反中」浪潮,基本上可以視為當年白色恐怖「反共」、「恐共」的思想產物。

如今兩岸交流大步走,但還是很難清洗根植在台灣人腦中的反共、反中情結,甚至不自覺地複製白色恐怖的政治動員。最近就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曾經是中學國文教師的宜蘭縣議員賴瑞鼎,大張旗鼓召開記者會,「控訴」康軒版國小六年級上學期「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收錄大陸歌曲《大海啊!故鄉》。賴瑞鼎指稱:「這是中國的百大愛國歌曲,政府竟不以為意,跟著教唱,導致學生思想教育與心防鬆懈,真的很離譜,都是馬政府傾中政策造成的結果」。他還強調:「過去出現這種敏感的情事,可是要殺頭的」,「知道是中國愛國歌曲就該捨棄,教科書不應該出現敏感爭議的內容。」

台灣社會可以允許政商名流慶祝美國國慶、為日本天皇慶生,卻不准台灣人唱大陸歌曲,這就是標準白色恐怖的思維。兩岸之間其實擁有共同且緊密的歷史記憶,例如抗戰期間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鼓舞無數中國人民起身對抗日本侵略,齊邦媛的回憶錄《巨流河》有一段文字印證了這個情況。《義勇軍進行曲》也傳唱到台灣,其歌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正好反映了殖民地台灣人民的心聲,許多台籍知識菁英透過這首抗日愛國歌曲來學習國語。光復之後,大陸風起雲湧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浪潮,很快就影響到了台灣,從而在台灣也發起包含聲援「沈崇案」在內的幾場學生運動,《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學生在街頭上所高唱的歌曲。而這首鼓舞兩岸中國人民心士氣的《義勇軍進行曲》,在白色恐怖時代淪為禁歌,消逝在台灣人民的記憶裡,至今仍將之視為「匪歌」、「敵歌」。

台灣的人心到現在還被冷戰與白色恐怖所禁錮著,處處自我設限、自我檢查,深怕違反了「反共」與「反中」的最高原則,不斷毀棄屬於兩岸中國人共有的歷史記憶與連結,這就是作家陳映真曾經嚴詞批判當代台灣社會的「不以荒謬為荒謬的荒謬」。這次由宜蘭縣議員發難、各大媒體配合渲染的《大海啊!故鄉》歌曲風波又何嘗不是如此?光復初期的台灣人民可以深刻體會《義勇軍進行曲》的涵義,而生活在四面環海台灣島上的人民,同樣可以細嚼《大海啊!故鄉》「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長的地方,海風吹海浪湧,隨我飄流四方;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走遍天涯海角,總在我的身旁……」的意境。這是兩岸共有的文化資產,也是藝術動人的力量,卻因為歌曲來自於海峽彼端的大陸就要遭到封殺,「這不是白色恐怖,那什麼才是白色恐怖」?

兩岸分裂與白色恐怖是歷史的悲劇,但苦難與仇恨不該永遠籠罩在台海上空,也不該是兩岸中國人的歷史宿命。白色恐怖犧牲者黃賢忠,1952年被槍決之前曾寫下《絕命詩》,其中有一段是:「千萬頭顱作一擲,人民從此享太平」,如此動人的詩句說明了他們的犧牲不是只有悲情,更多的是希望與光明──這或許是六張犁白色恐怖犧牲者棄葬區發現20周年之際,我們應該領會的最大歷史意義。

兩岸花了超過60年才走到今天的和平局面,但有人仍刻意在召喚白色恐怖的幽靈,繼續羈束台灣人心,目的在於鞏固兩岸的分裂,在兩岸的民族傷口上灑鹽。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人民從此享太平」,「要殺頭」的仇恨與對立就留給賴瑞鼎這些人吧!

(本文原載《中國時報》,2014-01-05;見報文題略有刪修,以上刊出原題原文。)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東海問題的結與解

最近東海情勢又掀波瀾。2013年11月大陸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引發美國、日本與韓國等相關國家的反彈,其中以日本與美國的反應最大,台灣官方則「表示遺憾」。關於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劃設,可以從政治、軍事、領土主權等方面加以解讀,但這個議題背後所折射出來的,是台灣青年對兩岸關係、東亞與世界局勢基本的認識與價值判斷。

前些時間有兩場某個台灣對日研究機構的內部座談,主辦單位找來了台灣幾所名校的政治相關領域研究生與會,暢談他們對釣魚台等東海情勢的看法。綜合這幾位台灣青年的說法,可以發現他們有若干共同的認識。首先,他們認為釣魚台屬於台灣,而不屬於中國,因此既反對大陸海監船巡航釣島海域,更反對兩岸聯手保釣,他們認為就算大陸在這場釣島博奕中勝出,最終釣島也是被中國奪走,台灣一無所有。其次,他們認為近來東海情勢的緊張,是中國大陸主動挑起的,包含防空識別區劃設在內的大陸種種海洋政策都被視為破壞東海原有局面的舉動。再者,他們認為釣魚台歸中華民國所有,但中華民國不等於中國,而中華民國這個「海島國家」要想有所發展,就必須在中國、美國與日本等「大國」之間尋求生存的縫隙,例如《台日漁業協定》就獲得他們高度評價。

這幾位與會青年來自不同學校,基本上沒有強烈的統獨藍綠立場,因此他們的看法頗能代表當前多數台灣青年對此議題的基本態度。分析他們的說法與主張可以得知,釣魚台等東海爭議不是簡單領土主權層次的問題,而是涉及到台灣青年對兩岸關係的立場以及國家民族認同。這一點從40餘年前海外的保釣運動即見端倪,當年海外熱心投入保釣運動的台灣留學生,最終左右分裂,運動也發展成為認同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統一運動。無論是當年的保釣運動,或是延續至今的釣魚台等東海爭議,歸根究柢,它們的本質就是兩岸關係的問題。

事實上兩岸關係有兩種,一種是太平洋兩側的「大」兩岸關係,即中美關係;另一種就是台灣海峽兩端的「小」兩岸關係,即大陸與台灣關係。大兩岸關係是釣魚台爭議與東海問題的根本原因,以歷史的角度來看,就是戰後美國聯合日本、韓國、台灣等「盟友」圍堵中國戰略的直接產物。小兩岸關係則是根源於大兩岸關係,長年依附在美日強權身影下的台灣,早已是封鎖中國的重要棋子,而釣魚台爭議與東海問題就是美日企圖拉攏台灣、分化兩岸關係最險毒的陷阱。

做為美日棋子的台灣,對於踩進這個陷阱非但不以為忤,反而引以為傲,完全失去對歷史與現實的判斷能力。必須認清的是,釣魚台因為屬於中國,所以才屬於台灣,不能顛倒因果關係,所以就算台灣不與大陸聯手保釣,也不該唱大陸保釣行動的反調,否則就是出賣釣魚台的幫凶。另一方面,戰後東亞秩序的破壞,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的介入與干涉,當前大陸各項防空與海洋行動,不該被理解為軍事擴張,而是重建東亞秩序、回歸東亞自身脈絡的第一步。

和平與戰爭一線之隔,台灣是東亞的重要樞紐,有責任與義務發揮正面的影響力,關鍵在於我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站的立場。東海問題的解決終究是實力的展現,但這並不意味著戰爭一觸即發,台灣不需要跟著比拳頭,因為伴隨兩岸關係大幅改善而來的,就是台灣所能發揮的空間更為寬廣。台灣應該做的,是持續鞏固並深化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重新回到民族立場,從被美日束縛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共同鬆開太平洋東岸為西岸所打的結,東海問題也就跟著迎刃而解,這才是對東亞和平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