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蠹魚的旅行日記:12月25日,你在哪裡?

■邱士杰

最近的北京之旅,我住到了一個可以眺見「北京展覽館」的地方。更正確地說,我是在夜間才能看見的。當夜幕低垂,北京的燈光漸次暗去之後,我可以從遠處看見沿著建體輪廓而顯得明亮的這座建築;同時,當視線向上延伸,就能看到展覽館上一顆明亮的紅點。這是一顆紅星。

北京展覽館原名蘇聯展覽館,在中蘇友好期間模仿俄國式建築(如克林姆林宮)而建成。著名的俄國餐館「莫斯科餐廳」就設在館內。後來,由於中蘇交惡,才改名北京展覽館。雖然改名,但建築上的紅星始終沒有改變,因為中國也是一個與蘇聯相同的社會主義國家。

雖然這顆紅星在70年代末期的改革開放之後依舊不動,它卻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劇烈變遷。80年代,展覽館從一個事業單位轉型成為了企業單位;當蘇聯在 1991年徹底解體,曾經是中蘇友好象徵的展覽館的那顆紅星卻依然存在。這座留存在社會主義中國的蘇聯建築彷彿映射著20世紀國際社會主義實踐的兩種去 向:蘇東在1989年底的柏林圍牆倒塌之後迅速瓦解了,中國卻在事先經歷了同年初的學運震盪之後撐了下來,並加速展開了市場經濟「改革」。

就這樣,紅星乃至紅星之下的社會主義建築在形式保存的條件下發生了實質變化。姑且先不論北京展覽館走向商業化。以展覽館同區域的友誼賓館為例,最近 也擺出一顆紅星,但紅星下的卻是聖誕樹。在以社會主義為社會理想的國家裡,代表社會主義理想的紅星,奇妙地嫁接上基督教信仰的象徵物。即便是不信仰基督教 的人,即便現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許多青年人也不加辨別地稱之為「聖誕節」,而不採取更為中性的稱呼:「耶誕節」。

即將臨近的12月25日其實恰恰是一個蘊含許多20世紀轉折的節日。首先,那是一個曾經以行憲紀念日包裝起來的日子,但還沒等到《中華民國憲法》實 施於全國,便已全國易幟。其次,曾經叱吒世界數十年、把整個地球刷紅一半的蘇維埃聯盟,正是在葉爾欽強力取締共產黨以及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告獨立的形勢 下,在這個基督的節日裡,彈指之間瓦解。

這天辭去蘇聯總統的戈巴契夫也許並非刻意擇日,但對歡騰慶祝「聖誕」節的今日「社會主義」中國來說,卻該是個重大警惕。12月25日,許多人抱著歡慶的心情迎接它;但我們也可站在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遺下的荒原上,回望這一天,總結其教訓,團結、再前進!

(作者為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台灣立報》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