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蠹魚的旅行日記:山城霧都:重慶

■邱士杰

走在山城重慶,馬上會有幾項直觀的感受。首先是鎮日難消的漫天大霧,其次是建築物與整體山勢相互交錯的景觀,最後則是電視上不停撥 放的「紅歌」(革命歌曲)與滿街的宣傳標語: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這是2010年的重慶,一個擁有3,300萬居民,卻有 80%為農村人口的重工業直轄市;同時也是一個正在以其「重慶經驗」而吸引全國目光、得到《人民日報》肯定的地方。

「重慶經驗」當然不僅僅是上述5條標語所構成的主張,但這5條卻是重慶市民直觀感受的來源。2008年薄熙來擔任重慶市委書記以來,嚴厲「打黑」除 暴(迄今已連續11個月搶案為零),推動公務員高薪養廉,解決堵車問題、大量植樹綠化,並開始進行全國最大規模的城鄉戶籍改革與安置農民工的廉價公租房建 設。在筆者走訪重慶的過程中,薄熙來的改革多能得到重慶市民依據各自感性經驗而來的極大認同。

薄熙來過去經營大連的經歷曾使其長期被視為某種西化派代表;然而他在重慶的經營經驗,卻又使其一時間轉化為社會主義「紅色」領導人的代表。這種「紅色」當然不只是因為他提倡「唱紅歌」或要求幹部下鄉「結窮親」,而是因為他的政策集中突出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根據學者崔之元的總結,其兼具公平與正義的措施大致可以歸為兩點。第一點是重慶市在民營企業高速發展的條件下,透過重慶直轄以來國有資產的的高速增 長與增值,使市政府不必大量依靠稅收而充實財政,使政府不須透過「地王」增加收入,從而不使房屋價格飆漲,而民眾就更有買房條件。第二點則是成立地票交易 所,使農村土地與城市土地可因各種土地利用指標的市場交易而統籌發展,這一方面保證耕地面積的數量與品質,另一方面加速城市化的發展,最後一方面則使農民 有可能因此獲得相當的土地增值收益。

無疑,重慶「經驗」還是一個正在發展之中的經驗。但因這個經驗所突顯的公平與正義性質,卻反映了60年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許多曲折歷程。如果同 改革開放前相比,重慶的經驗恐怕說不上是社會主義性質;然而改革開放之後的劇烈社會分化,卻使得今日重慶的經驗相對顯得「紅色」。當然,也恰恰是在今日的 歷史條件下,重慶才可能展開這些大膽嘗試。但無論如何,許多迄今遮蔽前方的迷霧,說不定將因霧都重慶的探索實踐,而逐漸解開。值得觀察!

(作者為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台灣立報》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