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蠹魚的旅行日記:從琉球/沖繩問題而來的一些思考

■邱士杰

在釣魚台問題沸沸揚揚之際,一水之隔的沖繩/琉球,卻因一系列學術講演與研討會的舉辦,而成為近期台灣關心東亞民眾「連帶」問題者的焦點。在筆者所能夠參加的場次裡,有些問題激起了我的思考。

主 要是沖繩的獨立問題。在歷史上,沖繩首先是一個以琉球為名的獨立國家,後因日本的併吞「同化」以及戰後美日兩國的操縱,而屢屢無法實現獨立(最多只能做到 以「沖繩返還」日本的方式脫離美國軍事佔領)。從此次活動所邀請的沖繩學者的說法來看,「獨立」本身已經成為當地的前「琉球」人民所無力設想的方案,甚至 是地方競選時的票房毒藥;其次,雖然「獨立」是權力,但若獨立可能造成區域內不穩,則獨立也未必是選項。

如果抽象地看待「獨立」這件事,則該學者對於沖繩獨立的一番見解也許可以──如講演所確實提及的──直接套用在台灣問題之上。但若具體地看待「獨立」在沖繩與台灣的實際狀況,就會發現分離主義在這兩個地方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由 於沖繩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台灣──如作家陳映真所屢屢強調的──並沒有這樣的經歷。因此,沖繩的獨立意味著把實際存在的歷史作為通向未來的基礎。 但對台灣來說,實際存在的歷史卻是兩岸的民族統一,而不是台灣的分離主義。因此真正能與沖繩獨立問題相類比的,恰恰只能是兩岸的民族再統一問題(或者:超 克「冷戰/內戰」結構造成的兩岸分斷)。反過來說,能夠與沖繩的「不獨立」相類比的,則正是台灣的分離主義,因為兩者在此時此刻都呈現為某種「維持現狀」 論。

無疑,對於目前大多數的台灣民眾來說,過往實際存在的民族統一經驗已經完全不能使民族再統一問題納入自己視線之內;過往有無「獨立」經 驗也完全不妨礙當前民眾對於分離主義的認同。但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維持現狀」論是否終究只是一種保守論述的變體?若將「沖繩獨立」代換為「社會主義」或 其他進步價值,是否也要以同樣的邏輯說:如果社會主義會造成這樣那樣的不穩,就未必要追求社會主義?

雖然馬克思曾把他所奮鬥的目標歸結為「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並反對將之視為「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但過去曾經存在的進步價值或歷史事實卻仍可能強烈規範著現實通向未來的進程。面對沖繩獨立問題,或許這是可供參考的思路。

(作者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台灣立報》201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