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蠹魚的旅行日記:全泰壹

■邱士杰

如果我們到今日韓國首爾東部的「平和市場」走訪,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銀白色半身像,刻畫著一名消瘦而略帶青澀的成衣業工人。他的名 字叫做全泰壹(1948~1970)。1970年11月13日,年僅22歲的全泰壹在平和市場內以汽油引火自焚不治。這名在朴正熙軍事獨裁政權下自焚的青 年工人,普遍被視為名聞世界的韓國現代工運之原點。

全泰壹自焚在韓國勞動條件極端惡劣的時代。1965年,全泰壹進入以成衣製造為主的平和市場工作,勞動條件極差。當地近2萬年輕女工(14至20 歲)工作在通風不良、工時超長(14小時)、工資卻極端低下的環境。為同這種惡劣環境鬥爭,擔負裁縫輔助工作的全泰壹開始自學《勤勞基準法》,並於 1970年9月組織「三棟懇親會」,向資方要求改善勞動條件。

由於抗爭屢遭欺騙與打壓,同年11月13日午後,就在12名工人與警察在平和市場前對峙之時,全泰壹突然引火自焚。烈火中,他不斷高喊「我們不是機 器!」「遵守《勤勞基準法》!」「週日是休息日!」火滅之後,還有意識的他喃喃念著「別讓我的死成為徒勞」。在醫院病危之前,他則向母親李小仙說:「請幫 我把沒能完成的事情做下去。」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全泰壹的訴求僅僅停留在要求資方與政府遵守《勤勞基準法》而已,未必是特別「自為」的階級訴求。然而全泰壹卻以其死喚起韓國工運超越「自在」而奮起。李小仙繼承全泰壹遺志,作為「所有勞動者的母親」而頑強不屈地鬥爭,就是韓國工運崛起的縮影。

由於全泰壹的死,許多脫離工人的知識份子受此激勵而走上「潛伏」於工廠的運動道路,甚至不斷以著同樣的「死」,力求喚醒民眾。作家黃皙暎的小說《故園》曾生動刻畫了一名「潛伏」女知青在抗爭中自焚的場景:

「當時正趕上下班的時間,工人們從工廠裡湧出來,塞滿了整條道路。那個時候,妳看起來像是什麼樣子呢?大概不是像朵花,而是像妳撒下的傳單一樣吧。 像燃燒著的物體似的,伴隨著『啪嗒』的聲響,妳落到了地上。」「雖然我們都是做女兒的,但當時如果我在場,我會像母親那樣,用我的手去撫摸妳,儘管妳燒焦 的頭髮會『簌簌』地碎落、妳的手指會像燒焦的枯樹枝一樣。」

值此十月革命日(11月7日)的季節裡,挑戰全球勞動者的APEC與G20卻在日韓兩國召開。在全泰壹犧牲後40周年的今天,我們要爭取更多勞動者的生存。紀念全泰壹的意義,正在於此。

(作者為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台灣立報》
20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