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網路戰爭:只許美國出手,不准中國自衛?


正當我們歡度農曆春節之際,《紐約時報》等多家美國媒體在2月連番大篇幅報導中國大陸的「網路部隊」。根據這些消息,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曼迪昂特(Mandiant)訊息安全公司發表報告指稱,中國大陸軍方成立一支番號為61398的「祕密網路部隊」,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駐紮在上海某幢公寓之中。該報告也稱,這支部隊擁有數以千計經過特殊網絡安全、數位信號處理、隱祕通訊與英語訓練的專業人員,總部裝備了特殊的光纖通訊設施,向全球超過一百家公司進行黑客攻擊。台灣媒體也引用了CNN等報導,與西方媒體共同將中國大陸形塑為「網路黑心帝國」──到處攻擊破壞他國的網路與資訊安全。堪稱為「中國網路威脅論」。

美國是網路戰爭的發動者

傳統對戰爭的理解,不外乎以先進的武器軍火,爭奪包括海陸空在內的有形空間。隨著資本主義的演進,工業社會發展為資訊社會,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已經擴張到無形的網路世界。眾所周知,網際網路源於美軍的內部應用,網路起先的用途便是戰爭的技術。美國做為世界霸權,深知當前全球競爭的獲勝之道,首重網路與資訊的控制與先發制人。早在2002年,美國總統小布希即簽署國家安全第16號總統令,籌建美軍史上首支網路部隊——「網路戰聯合職能司令部」,下設訊息網路作戰行動司令部與訊息網路保障聯合中心。2006年,美國國防部成立網路媒體部隊。2009年歐巴馬政府的國防部,在戰略司令部之下成立網路司令部,於2010年5月21日正式運作,由美軍四星上將兼任司令。據美國媒體報導,該司令部2013年編列預算高達1.82億美元,未來員額也將擴編到4,900人。

美國是網路戰爭的發動者。圖為美軍網路司令部標誌。(網路圖片)

2011年美國白宮與國防部相繼推出《網路空間國際戰略》與《網路空間行動戰略》,正式將網路攻擊定義為「戰爭」,將網路空間列為軍事行動領域。專家認為網路安全已成為美國戰略布局的一環。美國《國防》(National Defense)月刊網站報導,美國著手與伊朗、中國展開「網路冷戰」(Cyber Cold War)。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一直是發動者的角色,其網路武器包含病毒與邏輯炸彈等兩千餘種。2010年美國聯合以色列以「震網」(Stuxnet)電腦病毒攻擊伊朗的核子工業設備;2011年對利比亞的侵略戰爭前夕,美國先向格達費政府發動電子滲透與網路攻擊;2012年5月美國又以「火焰」(Flame)電腦病毒攻擊伊朗等中東國家,這是目前最強大的網路炸彈。

美國發動網路戰爭的口實

美國不只是世界上擁有核武最多、核試爆次數最多、最常在戰爭中使用核武以及最大的核能輸出國家,也是新型態「網路戰爭」(Cyber War)的發明與發動國。在此情形下,如何理解美國近年對中國大陸「網路部隊」的渲染呢?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美國為網路部隊擴編找藉口,合理化自己發動的網路戰爭。

美國類似的手法屢見不鮮。美國以伊拉克發展核武為由發動侵伊戰爭,就算成功推翻海珊政權(同時造成伊拉克無數平民的傷亡),卻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伊拉克確實發展核武。美國為「稱職」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小布希總統在2002年國情咨文中將伊朗、伊拉克與北韓稱為「邪惡軸心」(Axis of Evil),指這些國家是支援恐怖主義的政權。2005年時任「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副主席、美國著名外交官馬克.帕瑪(Mark Palmer)出版新書《粉碎邪惡軸心》(中文版由法輪功相關組織「博大國際文化」出版,作者本人曾說對法輪功有「深厚敬意」),更將中國列為「邪惡軸心」之首。2007年《華盛頓時報》則將中國、俄羅斯與伊朗稱為「新邪惡軸心」。

美國處心積慮要維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只能到處設立敵人,汙名化其主要競爭國家,才能以「正義」為名出師,在其他地區攫取龐大利益。走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正是美國非得拔除的眼中釘之一。對外,過去美國散布「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崩潰論」,無非是要讓其他國家對中國產生負面印象,從而自甘與美國聯手對抗中國;對內,美國向民眾灌輸中國的「可怕」,以獲取人民對其擴張政策的支持,例如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歐巴馬與羅姆尼兩位候選人都不斷拿中國來「說事」(據統計,光是最後一場辯論會,兩人就提到中國32次),藉由攻擊中國來博取選票。

美國依靠擴張來挽救頹靡的國勢,並維持地位。中國要從苦難的近代歷史中走出來,唯有自立自強,提升自衛的能力。前者求的是膨脹,後者望的是獨立與尊嚴。既然美國做賊喊抓賊,以各種理由啟動全球範圍的網路戰爭,那麼中國不能永遠處於挨打的頹勢,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只要避免被攻擊,更要抬頭挺胸無畏地捍衛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