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如果台灣保釣船插上美國星條旗?


揆諸馬英九將近六年的執政,馬政府早已形成一套保釣的「制式反應」:從歷史、國際法等觀點來看,釣魚台列嶼是台灣附屬島嶼、中華民國固有領土,也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日本利用甲午戰爭的機會竊占釣魚台,至今猶不肯歸還;中華民國政府願意依據聯合國憲章及國際法所規定和平解決爭端的方式,積極謀求共存共榮之道。基於此,台灣官方便提出以「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為基本原則的《東海和平倡議》。

在《東海和平倡議》提出之後,馬政府對於釣魚台爭議主要有幾個回應模式。針對中國大陸,外交部、陸委會與海巡署等相關部會,屢次聲明「絕不與中國大陸聯手保釣」。(筆者按:為了避免給外界兩岸聯手保釣的印象,去年9月宜蘭蘇澳與基隆地區漁民出動60艘漁船出海保釣,海巡署表示將加強安檢,「若發現五星旗一律沒收」;今年311日,海巡署長王進旺表示,將不保護攜帶五星旗出海的台灣保釣船。)針對竊占釣魚台的日本,台灣政府採取「只談漁權,避談主權」的立場,首重「我國與日本之間的友好關係」。

由此來看,馬政府的「保釣」並非一體適用,對日、陸有不同的作法。對日本,馬政府身態柔軟,深怕因保釣破壞了台日之間的友好關係;對大陸,馬政府則態度強硬,主張北京政府必須承認「中華民國」的實際統治權,並以「平等」地位來協商,否則「絕不與中國大陸聯手保釣」。

在此情形底下,筆者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如果今天有台灣漁船插上美國星條旗出海「保釣」,馬政府同不同意?會不會派海巡船護航?這個問題絕非無稽之談。目前的台灣社會,多數民眾會說「釣魚台是我們(台灣)的」,絕不會說「釣魚台是中國/兩岸的」。就此語境來看,再加上多數台灣民眾已完全將「中華民國」的主權與治權等同於「台澎金馬」,「釣魚台是我們(台灣)的」此話的潛台詞就是:釣魚台不是日本的,也不是中國的。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之後,國民黨政府在政治、經濟與軍事方面高度倚賴美國,台灣社會上下也是瀰漫著一股親美意識形態,至今亦然,這是冷戰留給台灣最深刻的印記。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不斷將美國「盟友」的形象灌輸給台灣民眾,強調中美友好,也強調美國是台灣安全穩固的靠山。解嚴之後,無論藍綠政府同樣是將美國視為台灣安全的保障,陳水扁說他是美國軍政府在台代理人;馬英九在2011年頒發「大綬景星勳章」給發動侵略伊拉克戰爭的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以「表彰其促進台美友好合作關係的卓越貢獻」;今年321日,馬英九會見小布希時代的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現任美國「美台商業協會」理事主席伍佛維茲(Paul D. Wolfowitz),感謝他在任內「簽准三批、價值超過180億美金的軍購」。

美國是台灣最堅強盟友的印象,冷戰之後仍深植台灣民眾腦海裡。為了證明「釣魚台是台灣的」、拒斥「釣魚台是中國的」,台灣保釣船插上美國星條旗出海「保釣」並非無法想像。台灣保釣船插上美國國旗,既可向日本聲明我們有美國的撐腰,請他們不要再竊占「台灣領土」釣魚台;亦可向大陸表明,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向美國交心:「兩岸絕不聯手保釣」。

我們有必要繼續追問馬政府(當然也包括綠營政治人物):台灣為何保釣?為誰保釣?台灣外交部網站上有《在釣魚台列嶼爭端,我國不與中國大陸合作之立場》聲明,其中一項理由是:「我國處於東亞第一島鏈中重要位置,而中國大陸近年來全力發展海、空軍力量,亟欲突破第一島鏈,長期以來,我國與美、日在政治、經濟及國防方面均具高度共同利益,倘兩岸間就本案貿然合作,美、日及其他鄰邦均將嚴重關切,並影響我與美、日之雙邊合作關係及東亞區域之政治與軍事平衡,尤宜審慎」。台灣親美派學者陳一新(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馬政府兩岸智庫「亞太和平基金會」副執長),曾在《中國時報》撰文〈為何不能與大陸聯手保釣〉,更加明白地說明了馬政府堅持不與大陸保釣的原因:「兩岸互信不足,也是讓我國無法與大陸聯手保釣的主要原因。……更何況,一旦我國陷入兩岸聯手保釣的漩渦,就很難全身而退,而會愈陷愈深,不克自拔。」「在兩岸合作保釣之際,也難保大陸不會覬覦台灣,趁我國為保釣疲於奔命時乘勢一舉而下。」「更重要的是,一旦兩岸合作保釣,就是我國對大陸心防瓦解之始。從合作保釣、保衛太平島,到整個南海,我國人民勢將一步步受到兩岸媒體對民族主義的操弄,而漸漸與大陸從遙相唱和到同仇敵愾,進而合而為一。這當然遠比阻我軍售與推動『棄台論』更為有效,但卻絕不符合台灣絕大多數人民所主張的『維持現狀』與國家安全。」「讓我國朝野不安的是,北京希望兩岸合作保釣也有分化我國與美國關係的戰略意圖。不論是馬總統這次五二○就職演說提到的『鐵三角』,或是去年五月和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 視訊會議所說的『三道防線』,美國都是對台灣安全承諾的最重要來源。可以確定的是,一旦兩岸合作保釣,華府必然會對台北不滿,認為我國與美日站在對立面。影響所及,不僅美國對台軍售受到波及,而且也為奄奄一息的『棄台論』提供新的口實」(《中國時報》,2012-07-27)。

無論是外交部的聲明,或是馬智庫學者陳一新的文章,都能看出馬政府雖高喊「保釣」,卻不斷堅稱「不與大陸聯手保釣」的背後意圖:抗拒北京、拒絕中國、與美結盟。如此作法,正是冷戰遺留至今的影響。冷戰時期,國民黨政府一面標榜自己是中國的唯一「正統」,一面尋求在台灣的統治正當性,加入以美國為首、聯合東亞地區日本與韓國等「盟友」,形成太平洋上堅強的反共第一島鏈。在此冷戰態勢下,東亞充斥著「反共」與「安全結盟」的「正義」之名,實際則是美國軍事力量在東亞的部署。

對於台灣政治與經濟得勢者來說,冷戰從來不是問題,也不是威脅。冷戰雖已結束,兩岸經濟民間交流看似熱絡,台灣社會上下卻是焦慮於兩岸局勢的翻轉,反而尋求召喚冷戰幽靈來自保。打著「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的支票,台灣政治人物透過各種管道來維持美國霸權在東亞的穩定,社會上下也默許如此作法。冷戰的影響,就是讓兩岸關係「兒戲化」,無分藍綠都退回到幼童時期「誰和誰同國」的互動模式──我和你同一國,不見得是和你很要好,而是要藉此突顯我討厭另一個人,要和他「切八段」、不跟他同一國。台灣不要跟大陸好,所以就要加入美國和日本的「那一國」(例如今年2月蘇貞昌在日本提出的「美日韓台民主同盟」)。

台灣官方的「保釣」無疑成為一個弔詭:透過「保釣」來「反保釣」、透過《東海和平倡議》來破壞和平。愈是高喊「兩岸不聯手保釣」,反而愈是強化美國在亞洲軍事部署的正當性、鞏固美日台軍事結盟,為美國的干預擦脂抹粉。至於釣魚台是誰的,不再重要;哪天台灣保釣船插著美國星條旗出海,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