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讓台灣薑母鴨溫暖人心


(網路圖片)
基隆黃色小鴨之爭,島內輿論似乎一面倒支持荷蘭人霍夫曼。且不提商業上侵權問題,其實霍夫曼更有「侵權」嫌疑,他侵犯了我們童年時期對浴缸裡那隻洗澡專用黃色小鴨的記憶,把可愛悠游的小鴨莫名放大成港邊的巨鴨──巨大就是「美」─完全的西方邏輯。

小鴨之爭回過頭來看,反映的就是台灣政府與社會的不爭氣。地方政府帶頭引進這隻巨鴨,等於是原封不動的移植西方審美思維,把濃重的商業銅臭味荒謬地轉換成格格不入的台灣「在地特色」,人人爭先恐後「賞鴨」,蔚為熱潮。甚至粗暴地排斥濃濃的台灣在地氣息,例如桃園小鴨展場就發生警方驅趕充氣版台灣紅面番鴨的「憾事」。

基隆市政府因小鴨爭議弄得灰頭土臉,主辦單位當然有其問題與缺失。但主事者為何不換個角度思考,拉高視野,走出屬於在地的一條路?建議主事者,就在黃色巨鴨旁也開發一隻充氣版台灣薑母鴨,同時也可找薑母鴨業者合作,大辦一場「薑母鴨節」,或是來場千人千鍋薑母鴨大會,發展成為基隆年年固定的特色節令活動。如此一來,還可推廣兩岸與世界交流,讓充氣薑母鴨「游進」大陸鄱陽湖、洞庭湖、西湖,「游進」香港維多利亞港,「游進」其他國家或地區著名的港口湖泊,讓台灣驅風去寒、活絡行氣的薑母鴨,溫暖北半球寒冷氣候下的人心。

近來各種「台灣之光」層出不窮、不斷更新,在台灣擺脫西方思維模式之前,不妨就讓薑母鴨當一次「台灣之光」!何樂不為?